一家之言:站上十五年新高 棉价何去何从
编者按:9月17日,郑棉主力合约创出上市以来最高价,收盘在19900元/吨上方,国家棉花抛储最高价已接近21000元/吨。在季节供应到来之际,究竟是什么因素支撑了棉价大幅走高,如何看待未来走向,参与期棉交易的投资者与套保企业怎样应对当前处在巅峰的棉价?
从7月下旬开始,国内棉价开始节节攀高,到上周国内棉花现货价格达到2万元/吨以上,这是自1995年以来新的高点。历经15年棉价又一次疯狂,有人预期难以维持高位,但时过境迁,支撑棉价的因素已大不相同,再用以往的观点看待当前棉价已不合时宜。
库存见底 实产或少百万吨
棉价的走高首先得益于供需的偏紧,对于2010/11年度的供需看法,此前市场一度认为国际主要出口国美国今年增产达到50%(从上年度的265万吨增加到403万吨),印度棉也将增产(由505万吨增加至560万吨),可以弥补供应紧张的中国及其他用棉大国的消费。但不利的天气以及印度棉出口政策不确定完全打破了这种预期。
从国内来看,由于裂铃吐絮期山东、河南遭遇降雨低温,新疆低温寡照,今年中国棉花产量很可能难以达到目前官方、半官方机构发布的700万吨左右产量的预期,而坊间更是统计即便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棉花产量640万吨难度都相当之大,如果真的是不足600万吨,棉花每吨2万元的价格有可能长期维持。另外一个对于中国棉花市场的致命影响是“库存”,在经历了2008年度、2009年度过分消耗库存之后,中国的棉花库存可谓“见底”,也将改变以往库存对中国棉花市场大涨大跌的调节阀功能。
另外,主要消费国巴基斯坦今年棉花生长后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目前USDA9月报告预测产量在200万吨实际很难实现。出口市场方面,美国虽预期增产50%,但又面临其国内期初库存大幅缩减(70万吨之上)的尴尬处境,且印度棉花出口政策很不确定,当前最大出口量也仅为93万吨,上年度这一数字还在142万吨。
抛储反推价格上扬
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国家连续四次展开储备棉抛售,数量累计320万吨,抛储的价格分别在每吨13175元、13155元、15200元、16825元,而抛储期结束价格分别达到了每吨14000元、14465元、15600元、19800元(并未结束),价格可谓是越抛越高。
最近一次的跨年度抛储计划60万吨,自8月10日开始,截至9月16日,抛储累计成交近44万吨,完成计划的73%,按照目前每日2万吨的进度安排,10月份第一个交易日(10月8日)有望结束全部60万吨抛储,到时候现货能否大量上市供应,对市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从价格走势来看,8月19日由于提前结束等因素影响,当日有1000吨流拍,价格出现下滑外,此后抛储市场一路走强,尽管从9月9日开始国家加大了每日抛售数量,且抛储棉花品级下降,但价格却持续走高,最高价格每吨达到了20800元,折328级均价目前维持20400元以上的高位。
综合分析,在市场预期资源趋于偏紧,且除储备之外,阶段性供应渠道主要集中在抛储市场的现状下,价格不断走高有其坚强的支撑。同时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即大量抛储过后,国家还有多大的储备量,调控能力面临很大的考验,按照正常的储备要求,棉花应该保持一个月左右的正常储备,大致在90万吨左右,而目前此次60万吨抛售后,国家储备棉很可能仅维持在60万-70万吨的水平,面对新年度市场,如何调控是个很大的问题。为增加后期的调控能力,一旦吸储,将如同增加新的需求,国储面临两难的尴尬处境,市场对此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反映。
籽棉收购 企业尴尬
目前国内多个市场价格均已突破2万关口,籽棉零星展开的收购尽管品级不高但各地收购价格每斤已经纷纷在4.2元之上,高的地区价格已经收至4.5元,抢收现象比较普遍,且收购各方预期未来有望走出高开高走局面。在农发行贷款仍未下发情况下,目前收购多是利用自有资金,一旦后期贷款下发,收购的疯狂状态可能超乎业内的想象。当然留下的风险也极其高。目前已经触及或超过19000元的收购成本,很难想象明年如果价格不能稳居在2万元以上,企业必然都将面临亏损,但如果不收,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等也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当然今年的现货经营可能会变得顺利,但如何规避收购期潜在的风险,今年企业应当采取在现货市场快进快出,或是利用期棉部分比例做一些套保,由此做到对风险的预防。
顺势而为 控制风险
对于国内棉价的预测,笔者认为变得相对困难。而外棉似乎更明确一些,每磅突破100美分,乃至1995年的117美分概率很大,回到国内市场,突破2万元/吨继续前行还是选择向下,很多市场参与者会和2003/04年度对比,但要了解,当年的基本面和今年有天大的区别,包括储备棉、市场参与者的水平、棉花流通中的库存等等,国内的复杂性要远大于国际市场,与其如此,我们更倾向于从未来的国际市场价格倒推国内市场,由此分析中国棉花市场价格走势。
本年度高成本收购不可避免,如果后期产量难以达到目前官方发布的产量预测大幅走低,现货经营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实际产量与官方发布的差距往往在年度末期得以明确,期间不排除价格大幅波动,企业应结合现货销售计划、库存水平等,做好本年度收购期的资金及风险管理工作。
操作上仍要顺势而为,综合目前国内现货抛储市场、外棉市场、籽棉预期收购市场,以及资金面动向,市场上涨格局并未发生改变,至少在收购初期一个月时间里,棉花维持高位的局面将很难扭转。对于存在恐高心理的投资者、现货企业,可以暂不做多,但不能轻易放空,尤其是提醒收购企业,在自己的收购未大量展开,成本仍难以确定的前提下,不可轻易以套保的思路介入,否则就如同前期在18000、18500元/吨介入空单的套保者一样,面临被动挨打的境地。
从7月下旬开始,国内棉价开始节节攀高,到上周国内棉花现货价格达到2万元/吨以上,这是自1995年以来新的高点。历经15年棉价又一次疯狂,有人预期难以维持高位,但时过境迁,支撑棉价的因素已大不相同,再用以往的观点看待当前棉价已不合时宜。
库存见底 实产或少百万吨
棉价的走高首先得益于供需的偏紧,对于2010/11年度的供需看法,此前市场一度认为国际主要出口国美国今年增产达到50%(从上年度的265万吨增加到403万吨),印度棉也将增产(由505万吨增加至560万吨),可以弥补供应紧张的中国及其他用棉大国的消费。但不利的天气以及印度棉出口政策不确定完全打破了这种预期。
从国内来看,由于裂铃吐絮期山东、河南遭遇降雨低温,新疆低温寡照,今年中国棉花产量很可能难以达到目前官方、半官方机构发布的700万吨左右产量的预期,而坊间更是统计即便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棉花产量640万吨难度都相当之大,如果真的是不足600万吨,棉花每吨2万元的价格有可能长期维持。另外一个对于中国棉花市场的致命影响是“库存”,在经历了2008年度、2009年度过分消耗库存之后,中国的棉花库存可谓“见底”,也将改变以往库存对中国棉花市场大涨大跌的调节阀功能。
另外,主要消费国巴基斯坦今年棉花生长后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目前USDA9月报告预测产量在200万吨实际很难实现。出口市场方面,美国虽预期增产50%,但又面临其国内期初库存大幅缩减(70万吨之上)的尴尬处境,且印度棉花出口政策很不确定,当前最大出口量也仅为93万吨,上年度这一数字还在142万吨。
抛储反推价格上扬
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国家连续四次展开储备棉抛售,数量累计320万吨,抛储的价格分别在每吨13175元、13155元、15200元、16825元,而抛储期结束价格分别达到了每吨14000元、14465元、15600元、19800元(并未结束),价格可谓是越抛越高。
最近一次的跨年度抛储计划60万吨,自8月10日开始,截至9月16日,抛储累计成交近44万吨,完成计划的73%,按照目前每日2万吨的进度安排,10月份第一个交易日(10月8日)有望结束全部60万吨抛储,到时候现货能否大量上市供应,对市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从价格走势来看,8月19日由于提前结束等因素影响,当日有1000吨流拍,价格出现下滑外,此后抛储市场一路走强,尽管从9月9日开始国家加大了每日抛售数量,且抛储棉花品级下降,但价格却持续走高,最高价格每吨达到了20800元,折328级均价目前维持20400元以上的高位。
综合分析,在市场预期资源趋于偏紧,且除储备之外,阶段性供应渠道主要集中在抛储市场的现状下,价格不断走高有其坚强的支撑。同时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即大量抛储过后,国家还有多大的储备量,调控能力面临很大的考验,按照正常的储备要求,棉花应该保持一个月左右的正常储备,大致在90万吨左右,而目前此次60万吨抛售后,国家储备棉很可能仅维持在60万-70万吨的水平,面对新年度市场,如何调控是个很大的问题。为增加后期的调控能力,一旦吸储,将如同增加新的需求,国储面临两难的尴尬处境,市场对此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反映。
籽棉收购 企业尴尬
目前国内多个市场价格均已突破2万关口,籽棉零星展开的收购尽管品级不高但各地收购价格每斤已经纷纷在4.2元之上,高的地区价格已经收至4.5元,抢收现象比较普遍,且收购各方预期未来有望走出高开高走局面。在农发行贷款仍未下发情况下,目前收购多是利用自有资金,一旦后期贷款下发,收购的疯狂状态可能超乎业内的想象。当然留下的风险也极其高。目前已经触及或超过19000元的收购成本,很难想象明年如果价格不能稳居在2万元以上,企业必然都将面临亏损,但如果不收,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等也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当然今年的现货经营可能会变得顺利,但如何规避收购期潜在的风险,今年企业应当采取在现货市场快进快出,或是利用期棉部分比例做一些套保,由此做到对风险的预防。
顺势而为 控制风险
对于国内棉价的预测,笔者认为变得相对困难。而外棉似乎更明确一些,每磅突破100美分,乃至1995年的117美分概率很大,回到国内市场,突破2万元/吨继续前行还是选择向下,很多市场参与者会和2003/04年度对比,但要了解,当年的基本面和今年有天大的区别,包括储备棉、市场参与者的水平、棉花流通中的库存等等,国内的复杂性要远大于国际市场,与其如此,我们更倾向于从未来的国际市场价格倒推国内市场,由此分析中国棉花市场价格走势。
本年度高成本收购不可避免,如果后期产量难以达到目前官方发布的产量预测大幅走低,现货经营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实际产量与官方发布的差距往往在年度末期得以明确,期间不排除价格大幅波动,企业应结合现货销售计划、库存水平等,做好本年度收购期的资金及风险管理工作。
操作上仍要顺势而为,综合目前国内现货抛储市场、外棉市场、籽棉预期收购市场,以及资金面动向,市场上涨格局并未发生改变,至少在收购初期一个月时间里,棉花维持高位的局面将很难扭转。对于存在恐高心理的投资者、现货企业,可以暂不做多,但不能轻易放空,尤其是提醒收购企业,在自己的收购未大量展开,成本仍难以确定的前提下,不可轻易以套保的思路介入,否则就如同前期在18000、18500元/吨介入空单的套保者一样,面临被动挨打的境地。
稿件来源:期货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