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不紧张 价格不合理——陈亦庆:后危机时代的丝绸业
发表时间:2010-10-11    作者:陈亦庆 发表评论

  按海关统计匡算,今年上半年全真丝商品出口的长短纤维(丝)量约2.9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约3.03%;进口的茧、丝、绸折丝量约3140吨,同比增加约131.3%;冲抵进口后出口的长短纤维(丝)量约2.59万吨,同比减少约9.41%;上半年内外销用丝量(长短纤维)约3.98万吨(内销用丝量按35%匡算)。

  茧丝供应不紧张

  从近年供求总量匡算,去年下半年不需要寅吃卯粮。因此,按行业正常安排,去年应留到今年上半年使用的桑蚕鲜茧量,加上今年两广、云南等南方产区的春茧量(按两个月统计的产量匡算),上半年可使用的桑蚕鲜茧量应该有28万吨左右,即可生产、供应的长短纤维(丝)量约4.6万吨;再加上上半年进口的茧、丝、绸的丝量约3140吨。这样,上半年可供应的长短丝量就有约4.9万吨。此外,还有上半年的柞蚕丝的供应量,以及国家上半年4次投放的储备丝共1300吨。

  今年上半年我国茧丝供求关系实际上并不紧张。虽然一些产区的春茧质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效供丝量,但市场也不应该出现供应极其紧张的情况。目前供应紧张并且快速推高茧丝价格的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茧丝价格不合理

  关于茧丝价格的合理性问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总体上讲,相对合理的茧丝价格应该是有利于丝绸各产业链的经营发展。合理的价格要有利于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国内外消费需求的增加,而不是抑制。目前我国茧丝绸行业存在的问题有:

  国内外销售困难。据了解,上半年,多数丝绸商品因原料价格升得过快、过高,销售出现困难。不少丝绸商店门可罗雀,有很多品种过去销量较大,现在显得冷清,营业额也随之大幅下降。这反映了消费者对目前的价格水平难以接受,价格传导困难。

  在国外市场上,上半年出口总金额虽有所增长,但实际出口的总丝量减少了。茧丝原料价格上涨过快、过高,给尚未有实质性恢复的国际丝绸市场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加重了观望情绪,客观上抑制了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例如,上半年对印度的厂丝出口,价格上升了49.88%,出口量就减少了17.69%。对巴基斯坦出口的丝类,其平均价上涨了51.83%,而对其出口的各丝类品种均大幅度减少。对其他市场的出口也有类似的情况。

  去年全年我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出口的丝量约占全国出口总丝量的35.67%,其中对它们出口的丝类和坯绸分别占全国的59.58%和51.43%。上半年我国茧丝价格上涨状况和趋势已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基于这两个市场的特点,对其影响还可能进一步显现。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