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迅速回暖 扩张需求暴涨——“人才荒”考验缝机业
发表时间:2010-10-20    作者:王凌云 发表评论

  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市场迅速回暖,缝企恢复和扩张产能的需求暴涨,用工数量激增,以往相对冷落的人才市场如今火爆异常,“人才荒”俨然成为缝企最大难题之一。

  前不久,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开展了针对零部件企业发展困扰的调研,其中“招工难”成了企业的必选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的劳动力缺口达三、四成,有的甚至需要招一半的人。零部件企业的开工不足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产量。招工难问题不仅掣肘行业的复苏繁荣,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优先生产成熟产品的必然选择也减缓了新产品开发上市的步伐。招来的新人多,但产品品质难保稳定,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荒”什么样的人才?

  首先,荒的是技能人才。多年来,粗放、低水平、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中国缝机业始终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中徘徊。因此,低水平重复简单劳动工种大行其道,受过系统训练且掌握熟练技巧、知识的现代技工人才相对短缺。用工荒,实际是招熟练工、技能工难,人才“荒”。

  在企业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参与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产品技术含量也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目前缺工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装配工、维修工方面,整机企业和经销商均严重紧缺维修工,由此导致的售后服务纠纷有增长的趋势。而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占主体,达83.51%,求职者的技能结构总体偏低,素质还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这让“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作为劳动力主体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化的就业理念,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导致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技术人才难招也是一大难题。近年来,行业50家骨干企业的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比例由“十五”末期的7%提高到目前的10%左右。但行业科技基础依然薄弱,缺乏高水平科技研发人才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带头人,未形成有效的高、中、初级梯次技能人才队伍。随着上一代缝机人的陆续退休,缺乏系统教育的新一代、新二代或者专业知识不精、或者经验欠缺,在开发新技术产品时力不从心。

  最后,“接班难”困扰行业未来。如何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是企业关注的热点。最近,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议颇受关注,而引发争议的原因是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缝机业也面临了这一问题,零一公司董事长陈启鸿说:“20年前去日本企业参观,看到他们的工人很欠缺,而老板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如今我们也面临这个问题。”

  企业人才培养不积极

  与其他行业看好高学历截然不同,缝机企业的用人理念是重经验、重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做任何投入都会计算效益。培养人才往往要花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及不菲的培训费用,而往往员工在成才后会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在缝机业中高级人才频繁跳槽的事并不鲜见,企业间的人才竞争也很激烈。久而久之,企业更不愿意承担长期培养人才的费用。

  需求和专业不对口

  一边是招工难,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达3028万人,而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我国缝机业理论基础薄弱,在技术开发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现有职业教育的缺位与行业需求不对位,导致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制造业中来,造成技术人员难招的局面。此前,多家缝企都开展过校企合作,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企业着急要成果,对长期投入兴趣不大;学校方面也仅局限于生产实习等少数实践教育环节,没有系统的通盘考虑,学生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管理人才的困窘

  行业内的骨干民营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多在80、90年代起步,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到了开始考虑退休的年龄。而企业老板的下一代多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不愿接手企业继续做传统行业。找经理人又不放心把自己奋斗的成果交给别人管理;虽然给人才安排了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处处受到制约;而家族企业的性质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很难分离,限制了高级管理人才将管理经验和理念应用到管理当中。上述原因使“接班”问题成为行业未来最严峻的考验。

  人才荒倒逼产业升级

  人才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缝机业已从高速发展期进入了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但无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提升质量水平,这一切都要靠人来完成。

  当前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由于人才问题短时期内无法缓解,企业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招揽和留住人才。

  由于用工缺口较大,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标准,提供免费午餐等各种优厚条件吸引工人;而员工流动性大,使企业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招来的普通工人无法上岗,促使企业开展各种培训。这些日渐增高的成本导致许多企业通过购买先进设备来提高效率节省人力,部分企业已开始考虑产业转移。另外,用工成本上涨固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低成本优势的丧失让企业的赢利削薄甚至无利。因此,有些零部件企业有订单也不接,缺少恢复和扩张产能的积极性。在整机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生产时,零部件厂鲜有建厂扩能之举,生产零件也优先供给优势整机企业使用,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