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棉节能“数字神经”助力“低碳纺织”
发表时间:2010-10-21    作者:高颖 发表评论

  14日中午12时28分,无锡一棉变电室内,工程师何明面前电脑的监测区域突然闪烁不停,点击鼠标后发现,原来是纺一车间4号机组断线,情况立刻反馈到一线操作工人,故障得以迅速排除。拿着厚厚的机组用电分析表,厂长周晔珺说,采用物联网技术,让节能有了智能“数字神经”,近一年间,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骤降了四分之一。

  纺织业属资源依赖型产业,其中电能消耗占比最大,在一棉,电能消耗占总能耗的92%。以前,纺织行业大多靠人工来管理电源动态,彼时一棉有27个工程师和员工分布在各车间的变电所,但许多机组的内在故障,凭肉眼无法及时判断。现在,这里装备了9万多个传感器,并形成网络,在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的同时,建起了企业电能信息管理中心,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自动采集实时的电压、电流、功率因素、故障报警等,并能通过文字、声音等形式报警,重要信息还可长期储存。

  这些实时监测信息,让节约用电有了“数字神经”。一棉节能减排管理小组由董事长、厂长带队,集合生产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人员等,组成了一个个攻坚小组,通过数字系统显示的用电数据挖掘并发现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根据对空调滤尘用电进行分析跟踪,一棉今年6月开始对这一流程实施节能改造,共改造了152台风机、20台水泵,同时优化新风回风系统设计、调整滤尘室滤料,自今年7月以来,空调滤尘冷冻等辅机耗电下降了三分之一,每月因此节约用电100万千瓦时,企业每月可减少70多万元的支出。数据显示,一棉去年以来的节能技改投入为117.8万元,年节电量达1224.8万千瓦时,可节约电费781万元。

  一棉的节能“数字神经”,成为企业调结构的“指南针”。企业从对用电数据的监测中发现:技术含量高的特高支纱线与中支纱、一般支纱等相比,用电少、用料少但附加值却高出了许多。今年以来,一棉将特高支纱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以前,一棉每天的棉花用量达92吨,现在已降至63吨。据悉,一棉产品已进入了国际高端市场,精梳纱线出口欧盟的数量居全国第一,劳动生产率为25人/万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9月28日,一棉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说起智能节能减排的意义,一棉负责人说:“依靠科技力量,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低碳纺织’。”

稿件来源:无锡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