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涨价“寒潮”来袭 浙江家纺主产区几家坦然几家愁
发表时间:2010-10-25    作者:许培源 发表评论

  “近一个星期以来,棉花价格涨了20%,网络丝涨了15%,化纤涨了近20%。”位于许村镇海宁市嘉恒布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俞伟标这样告诉记者。如今海宁许村的众多家纺企业普遍感受到了原料涨价带来的寒冷,家纺企业如何“过冬”,成为广大家纺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原料高涨 企业经营艰难

  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上海家纺博览会上,许村家纺企业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也换来了大量的内外贸订单,就在大家信心十足要完成全年预期的时候,却又不得不面对原料涨价的尴尬。

  据浙江金达布业公司总经理金建强介绍,这次棉价每吨涨了3000元,涤纱每吨涨了1000多元,化纤每吨涨了2000元。面对这样的原料涨价现实,家纺厂家别说利润,能不亏本就算幸事。

  金建强表示,目前公司的外贸订单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小,还有利润空间,过去准备的原料已够用,暂时不用担心这次的价格波动。但是接下来,企业再接外单,就没有这么乐观了,即便外商能接受涨价,幅度也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有太大的涨幅。

  棉纺企业 过得并不宽松  

  作为上游棉纺加工企业的海宁市海利棉纺织有限公司,日子过的“紧绷绷”。

  该公司总经理王建飞表示,公司专门生产7支、8支棉纱,以前原料短纤9800元/吨,现在则达到了12400元/吨,棉纱成型还需要气流纺设备进行再加工,目前棉纱对外定价为15000元/吨,企业利润已相当少。

  此外,该公司还严格遵守海宁市政府的节能减排要求,实行“开五停二”的现行用电规定(即每周机器正常运转5天,停机2天)。规定执行以后,为了稳定职工,公司又额外给每人每天补贴50元。为了维护老客户,公司有时自已组织发电生产,这样每天就可增加4000元的收入。如此不利形势,棉纺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

  面对危机 企业如何“过冬”

  近些天,人民币汇率再一次升值,从原来1美元兑6.81元的基础上又有所提升。海宁市有70%的家纺企业属于外贸企业,当前平均净利润只有6%左右,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结合上述不利因素,金建强表示,许村今年底至明年春,外单形势不容乐观,家纺行业迫切需要共同“取暖”。许村家纺企业的支撑能力各有不同,目前看来,外单总量在未来几个月中还会出现滑坡。他认为,现阶段广大企业只能保持微利运行,这也是目前企业求得生存和顺利“过冬”的办法之一。

  顺盛布业总经理杨苗青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一是要加快订单出货的频率,减少汇率升值带来的损失;二是把大订单分开,组成若干小单子,分批来做,创造机会与外商协调价格,争取更多利润。他还指出,虽然目前遇到的困难很多,但从另一角度分析,不见得就是坏事,这样可以促使海宁家纺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坦然面对各种危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健康稳健的发展势头,在真正面对行业洗牌时,依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加大投入 研发创新不止

  历史证明,持续创新的企业,未来都会走在市场的前端。因此,许村大部分家纺企业一方面对外承接来样加工,一方面内部加大成本投入,坚持产品创新。这也是许村家纺产业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浙江诺亚纺织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割绒大提花装饰布”和海宁市金佰利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提花丝绒布”,都是许村家纺企业一贯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取得的硕果。事实上,许村家纺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就是依靠广大家纺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应对外界的各种不利因素,包括这次原料提价带来的各种问题。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