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不如应对——纺服业:碳排放早算早主动
发表时间:2010-10-27    作者:陈洪澜 发表评论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跨进了低碳时代。“碳关税”、“碳标签”的出炉,让我们无可选择地加入了低碳的行列。然而,这不应该只是由西方国家导演的大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声音。正如不少专家急切呼吁的那样:中国纺织业需要追寻自己的碳足迹。

  碳关税:反对不如应对

  今年年初,沃尔玛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并贴上不同颜色碳标签的事,引起业界震撼。这也难怪,正如分析人士指出的,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影响所及超过500万家工厂,而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这一事件虽然影响面较广,其实只是冰山一角。随后,相似的消息纷至沓来,如前不久一家由政府投资的英国企业介绍,他们已为2500多种商品贴上了碳标签。此种行为,在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已不鲜见。

  除此之外,欧美国家推出的碳关税更是给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套上了紧箍咒。“去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对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碳关税。从2020年起,美国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未实施碳减排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朱敏分析认为,碳关税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大调整,目的是为了限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就业将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对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将因此下滑21%。朱敏建议,与其一味反对,不如积极应对,借此机会促进我们的低碳化进程。

  纺织行业一向是国际贸易保护战的焦点,碳关税对纺织行业的冲击更让众多企业感到焦虑。经过这些年来政府的要求及倡导,尽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低碳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低碳技术也开始层出不穷,“但尴尬的是,我们还有一项基础工作没有做,虽然有些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每一道工序到底制造了多少碳排放。”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说。

  碳足迹:用数据说话

  谢明主张,对于“低碳”如今需要的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迫切的是需要立即投入行动,开展一些基础性工作。她所谓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搜集碳排放的数据,让人们了解碳足迹。

  “如今不少企业都宣称是绿色企业,他们确实也采用了不少先进设备和技术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但是工厂的管理者却不知道一吨棉花、一吨纱,或一件衣服能产生多少碳。”谢明认为,标准的制定是当前行业走低碳模式必须先解决的一件事。她将时间表的最后期限定在了2012年。因为,随着国际碳标签的盛行,如果到2012年我们还没有出台自己的标准,那么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就得按对方的标准来实行,鉴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那对于诸多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实探寻碳足迹不仅是为了出口时有章可循,也是让我们的节能减排工作有数据可依。国内知名环境认证专家王迎利认为,企业节能减排工程转化为数据,比如一件衬衫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多少碳,通过这些数据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对下一步的工作有清晰的目标,知道原料采购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生产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环节需要改进等,这样就有了一笔清楚的账。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国家制定的标准,同时有权威机构的认证,碳标签才会真正名副其实,而对于那些获得认证的企业,这无疑也是个巨大的商机。

  结束语:偶然通过一个论坛,让记者感受到了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许多症结,推出这个栏目,是希望“低碳”不仅仅是一个噱头,一种时尚,更是一种行动。朝低碳经济迈进的过程虽然不易,但正如专家所说,它给人们带来的是更高品质、健康、绿色的生活,为了这种更美好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