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届广交会]只赚吆喝不赚钱 出口纺服企业报价通行“7天有效期”
发表时间:2010-11-05    作者:邹霏霏 发表评论

  第10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昨日落幕,602家参展温企共揽得2.69亿美元的意向订单,比上届略增长5%。成交数字增长的背后,原材料上涨、用工难、汇率战三重不利因素叠加下的外贸前景被疑云笼罩,不少参展商感叹,此次参展“只赚吆喝不赚钱”。

  市外经贸局外贸处处长夏林红表示,成交额虽在增长,实际上成绩是下滑的,由于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企业普遍报价提高了10%左右,才导致订单总金额的增长。因此企业收获订单的背后却有着隐忧——利润空间被压缩。

  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举行,总共分为三期。本届展会主要有家用电器、电子电气产品、钟表眼镜、办公文具等46大类商品参展。昨天结束的第三期,主要展示纺织服装类、鞋类、箱包等,是温企参展的重点。

  棉花价格一路疯涨,让纺织服装企业“不堪重负”。“棉价一天一个价,让我们对报价手足无措。”温州腾旭服饰有限公司业务员林洁静表示,报价已提高了20%,但服装出口价格远远赶不上原材料涨价幅度,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打击,出口已基本上无利可图。斯多纳集团有限公司外贸经理章剑表示,新客户基本上每件衣服会提价5美元左右,但为了保住老客户,在价格上会做一些让步。

  服装参展企业表示,涨价原因不光是棉花,化纤、涤纶等材料也普遍涨价,加上劳动力成本、汇率等因素,今年服装出口商的利润进一步压缩。“生意难做”成了参展商的口头禅。

  “我们报的价格是即时价格,报价有效期也缩短到7天,客商只有在7天内下单有效,超过7天,价格就要调整了。”林洁静说,由于棉价等原材料上涨太快,一不留神订单可能就要面临亏本。同时为应对汇率波动,他们与一些客户采用人民币捆绑美元的办法结算。产品报价以人民币计,出口时按当天汇率换算,客户以美元支付。

  记者电话连线多家服装企业发现,“7天有效期”已成为纺织服装参展商的通例。浙江迷西仕服饰有限公司的报价也采取了“7天有效期”做法,副总经理葛淑文告诉记者,这样的报价方式会让订单很不稳定,采购商随时会选择其他厂家。

  比起在“棉价疯涨”压迫下的服装企业,鞋企的订单情况较为乐观。巨一集团有限公司拿到的意向订单比上届增长15%。让外贸经理邓云寿有些意外的是,以往秋季广交会的主角是单鞋、凉鞋等夏季鞋款,但本届广交会靴子却拿下100多万美元的订单。邓云寿表示,客商可能担心明年汇率会大涨,所以想早点确定报价。

稿件来源:温州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