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疯涨祸及纺织业 发改委等七部门紧急维稳
发表时间:2010-11-10    作者:黄应来/高国辉 发表评论

  “去年卖500元一件的羽绒服,今年可能就要卖1000多元!因为棉价已经翻番了!”服装采购商李先生最近越来越担忧。

  中国棉花协会网站监测数据显示,9月1日时,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仅为18002元/吨,而到11月8日该指数直线飙升至28891元/吨,上涨幅度已经高达60.49%。与此同时,郑州期棉从9月初17895元/吨附近一路上涨,至11月8日,主力合约CF1105逾6%,再次创出历史新高,收于32970元/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轮棉花上涨是供求矛盾的集中爆发。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周健锐认为,首先是棉花大幅减产,今年预计减产超过10%。受不良天气影响,质量等级偏低,收获时间推迟。需求方面,中国纺织业的恢复性增长,给棉花市场带来坚实支撑。数据显示,1至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3.75%,已经完全恢复至危机之前的水平。

  但矛盾的是,中国1/3的棉花需求量需要靠进口来弥补,主要从美国、印度进口。周健锐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美棉进口需要到12月底才能陆续到港,且80%已经被订购。印度为了保护自身纺织企业的利益、提高竞争力,采取了偏紧的出口政策。”此外,国内外的通胀高企,美元贬值,导致资金大量流入,助长了棉花价格的飙升。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表示,棉花价格上涨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导致利润的下降以及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由于棉花占一般服装成本的40%左右,根据测算,棉花价格上涨5%,企业利润就会下降2%。”东莞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日晖称。事实上,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企业利润非常薄,甚至低于3%,因此一旦棉花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只能选择提价。

  棉价的疯涨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昨日,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的文件便指出,受国际市场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9月份以来棉花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地区出现了抬价抢购、混等混级收购、掺杂使假、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等问题。

  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涉棉各方的风险意识,引导棉农克服惜售心理,棉花企业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加快购销进度,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同时,要求产棉区政府要对辖区内大型棉花经营企业加强指导和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大型企业带头维护棉花流通秩序,带头稳定棉花市场价格。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