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内外市场降温 后市棉价有望或将进一步调整
发表时间:2010-11-16     发表评论

  本周,新棉销售进度加快,国内现货价格止涨趋稳,郑棉期货价格连续下跌,国际棉价先涨后跌。棉纱和涤短价格快速上涨后企稳。

  新棉销售进度加快。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841户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2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86.8%,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较过去三年(同期平均值,下同)下降5.3个百分点;全国交售率为73.4%,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较过去三年提高4.8个百分点。

  本周,多数地区籽棉采摘接近尾声,前半周棉农惜售心理较强,籽棉价格继续上涨,后半周受期货及电子盘价格下跌影响,籽棉价格于周五开始回落。11月12日,内地3级籽棉收购均价13.72元/公斤,较上周上涨0.94元/公斤,涨幅7.4%,折皮棉成本29827元/吨,上涨2311元/吨;新疆3级籽棉收购均价13.60元/公斤,上涨0.9元/公斤,折皮棉成本28548元/吨,上涨2214元/吨。

  国内棉市行情降温。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本周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包括棉花在内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普遍下跌,现货行情转弱。11月12日,内地标准级棉均价3122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5元/吨,较上周上涨2415元/吨,涨幅8.4%。郑州棉花期货2011年1月合约结算价29670元/吨,较上周下跌2110元/吨,跌幅6.6%。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2011年1月合同均价30765元/吨,较上周下跌822元/吨,跌幅2.6%。合肥国家棉花交易中心电子撮合交易2011年1月合同结算价29960元/吨,较上周下跌400元/吨,跌幅1.3%。

  国际棉价先涨后跌。前半周,在纺织厂采购活跃和USDA月报利好的支撑下,国际棉价延续涨势;后半周,受中国央行进一步收紧信贷、棉市调控效果显现以及美元指数大幅反弹等因素影响,ICE期棉价格下跌,现货价格涨势趋缓。11月12日,ICE棉花期货12月合约结算价140.18美分/磅,较上周下跌2.05美分/磅,跌幅1.4%;进口棉中国主港到岸均价(M)172.05美分/磅,较上周上涨5.61美分/磅,涨幅3.4%,较上周缩小9.5个百分点。按1%关税计算,折人民币到厂价29076元/吨,低于国内市场2144元/吨,价差较上周扩大1634元/吨;按滑准税计算,折人民币到厂价29362元/吨,低于国内市场1858元/吨,价差扩大1642元/吨。

  棉纱和涤短价格快速上涨后企稳。本周,受棉市行情转弱的影响,棉纱和涤纶短纤价格在大幅上扬后于11月10日开始企稳。11月12日,32支纯棉普梳纱报价43000元/吨,较上周上涨4200元/吨,涨幅10.8%;涤短报价17970元/吨,较上周上涨4300元/吨,涨幅31.5%。

  展望后市,国际棉市或将进一步调整。美国农业部10月份全球棉花产销存预测报告整体利好难掩国际市场看跌氛围,棉价或将面临继续调整压力。首先,包括郑棉期货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近日深幅下跌,令国际市场炒作氛围转淡,棉花市场运行逐渐回归理性。其次,在美联储确定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再度引发市场关注,美元指数重拾升势,大宗商品行情短期相对悲观。

  国内棉市继续降温。在货币政策收紧和棉市调控力度加强的背景下,棉商惜售心理有所松动,近期国内供应有望增加。据新疆铁路部门数据显示,自11月份起加大棉花装车力度,计划日运输棉花出疆车皮数上调至300个,较前期增加约100个。此外,近期外棉陆续开始到港,供应量趋增且报价迅速下调。综上所述,延续上周国内外棉市炒作降温行情,国内棉价或将继续回调整理。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