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蔚:物价上涨拉高中国的近期出口
发表时间:2010-12-15    作者:顾蔚 发表评论

  中国的出口在过去十年里一直是全球通货紧缩的主力之一。事情正在变化。11月份出口增加了35%,其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而不是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攀升的原材料价格和国内工资正通过工厂传递出去,而廉价的人民币给了他们便利。

  通胀的一个信号就是出口额以超越出口量的幅度增长。海关数据显示这种情况出现在2010年前11个月里18个出口分类里的14个中。这其中包含与大宗商品相关的糖、油和重金属。电子和设备价格也上涨了。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出口额上涨了百分之三十六,而出口量则上涨了百分之三十。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需为此承担部分责任。进口铁矿石的单位价格在过去的11个月里上涨了60%。但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原因。数十个中国城市在2010年初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在2010年上半年增加了10.2%。

  物价上涨的迹象正困扰着北京。国内媒体报道称,11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有可能超过百分之五,达到2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这加剧了经济过热的担忧,可能促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措施。

  到目前为止,北京已经在通过它偏爱的途径紧缩政策。为了遏制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于11月10日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年内第六次上调。

  人民币弱势也促使中国的生产者提高价格。以贸易加权汇率计算,人民币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持续贬值。事实是,通胀使汇率调整通过后门来实现:即使当局将名义汇率保持在差不多稳定的水平上,中国的商品也将变得越来越贵。但是很难说这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会变得便宜,出口会降低,而价格压力则会减轻,从而降低再次加息的紧迫性。
  
  顾蔚,现任路透Breakingviews的专栏撰稿人,派驻香港。她原是为路透驻纽约记者,负责采写美国软件和科技服务业的报道。之前顾蔚曾经为《财富》杂志中文版,美国《国际财经》等杂志撰稿,并曾在CNN财经节目工作。赴美留学以前,顾蔚在上海有线财经频道(第一财经前身)担任电视财经记者,并负责编辑制作一档海外经济的电视栏目。

稿件来源:财经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