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染企业“缩减出口”应对REACH
发表时间:2010-12-22    作者:王恒利 发表评论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12月1日起欧洲的REACH法规(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对出口欧洲的含化学品成分的物质进行管理的法规,在规定期限内,所有化学品内包含的物质必须进行注册,证明安全、环保后才能进口)第一个正式注册截止期将生效,但中国输欧的印染品企业仍然显得很“笃定”。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田利明介绍:“一些原来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申报1000吨以上出口额的企业,近期再次申报,将出口额下调到了1000吨以下,这样一来,缓冲期又多了两年半。”

  按照REACH的规定,印染企业出口1000吨以上的,要在12月1日前完成正式注册;出口量在100吨~1000吨的,在2013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正式注册;100吨以下的在2018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正式注册。没有进行注册的企业,届时将不能出口。

  对于中国企业的“临机”应变,田利明说:“很多企业之所以原来申报出口额1000吨以上,主要是为了扩大影响,实际出口额可能没有那么大。”

  高昂的注册费用,把中国印染企业挡在了REACH法规之外。

  为中国公司进行REACH注册的国际检测巨头Intertek中国市场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平介绍:“中国企业一般更倾向于向数据拥有方购买数据,因为与自己检测相比,前者的费用相对较少。”

  即便“相对较少”,中国企业仍无法接受。田利明称:“染料的一个品种,全套数据的购买费用在130万元人民币左右;一个颜料品种的全套购买费用约为70万元;助剂和中间体的购买费用约为20万元。”而如果企业对一个染料品种自行检测,在零数据的状态下,大概需要1000万元。

  由于染料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购买数据往往会吞噬全年利润,所以部分企业选择了“拖一天算一天”的“鸵鸟政策”。

  “鸵鸟政策”对中国企业非常不利。数据拥有方大多集中在西方化学品巨头的手上,而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允许数据费用每年有10%的涨幅。这意味着“越早注册越便宜”,时间拖得越久,中国企业的花费也就越高。

  无论是中国染料工业协会还是Intertek,都希望中国企业能“抱团应对”,具体的做法是,由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牵头,选出一家企业作为某一品种的“带头大哥”,联合企业共同出资,自行完成检测,作为主导注册者,并成为数据拥有方。由于中国企业数量众多,费用平摊下来,每家企业都能接受。

  田利明也希望注册企业能够获得政府补贴:“韩国政府把钱补贴给检测机构,使得数据费用大幅降低,这对全行业都有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对REACH持负面评价,认为这是欧洲为保护他们的化学品工业而采取的贸易壁垒。“REACH法规确实是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也不排除它的初衷是保护本国或本地区的产业,但本质上是关于环保、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王建平说。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