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路何在?
发表时间:2010-12-22    作者:曾德军/李书龙 发表评论

眼下常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在转型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希望通过自身的蜕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科技创新也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发展的救赎之道。

  常平镇镇委书记陈桂明似乎准备大干一场。当他宣布的“5件要做的事”出炉时,坊间议论纷纷。而其中的一件事“工业要强”,无疑是这个工业重镇最关注的话题,人们静待这个昔日东莞工业的巨龙在经历疲乏后能再次腾飞。 

  然而,腾飞似乎并不容易。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的大环境下,常平前有强兵后有悍将。据东莞市网络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常平GDP为151.69亿元,列全市第七位。10年前常平GDP为33.017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当时GDP仅为常平一半的长安如今已把常平甩在了身后。而在上世纪80年代,常平的工厂数、工缴费收入连续8年全市第一。 

  作为常平人,陈桂明熟悉常平经济发展的历程。在他看来,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常平的发展,同时,由于代表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不发达,经济持续增长受到了制约。 

  陈桂明说,“常平的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市的40%,毛织企业也不少,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光电产业也有一定优势。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梳理,整个产业结构缺乏支撑。” 

  服装纺织业、玩具业和电子信息业被认为是常平经济的三大支柱。但随着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高,同属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三大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由于行业发展式微带来的经济疲软成为常平眼下最突出的劣势。 

  因此如何操盘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常平未来经济发展中不能绕开的话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常平工业构成的重中之重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式决定了能否真正实现“工业要强”。 

  因此,在“腾笼换鸟”的语境下,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旧鸟出”、“新鸟进”、还是“麻雀变凤凰”,成为常平必须解答的问题。 

  事实上,常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转型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蜕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尝试的道路则是各显神通。 

  技术升级之路 

  “利用先进机械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加强服务品质,无论做内销还是外销,前景依然光明。” 

  在多宝针织(东莞)有限公司(下称“多宝厂”)总厂长许天亮看来,现在并未到最坏的时候。这位在常平工作了10多年的香港人见证了常平的服装纺织业从鼎盛转向衰退的全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常平开始引进毛纺织产业90年代初,由于香港劳工短缺,香港工业北移,常平趁机吸收了香港的服装纺织业,并于90年代以后达到顶峰。”许天亮说,由于门槛低、赚钱快,大大小小的加工厂遍地开花,一派繁荣景象。 

  从2000年起,服装纺织行业不断下挫,不少企业倒闭或者转移。 

  许天亮认为,一些企业的倒闭或转移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因此,“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劳工短缺,而是管理的问题。”他所指的管理,即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善工厂的生产结构。 

  在他看来,对劳动力资源的过分榨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通病,若能给劳动者创造好的工作空间,在工作环境中创造适当的自由时间,将有效解决困扰服装纺织行业的招工和用工难题。 

  因此多宝厂走上了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作业,再到半自动化作业的升级之路。藉此带来的高效率不仅为企业减少了生产成本,从单调乏味的流水线上解脱出来的工人,也由此获得了更大的工作自由和工作价值。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如今常平存活下来的服装纺织企业几乎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企业,他们的生存之路大都相似。 

  “如果服装纺织行业能改变传统粗放模式,利用先进机械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同时加强服务品质,无论做内销还是外销,前景依然光明。”谈到行业发展,业基工业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的高级经理杨秀煌这样说。 

  在杨秀煌看来,目前中国国内的服装市场以每年20%的增速在发展,国外是2%到3%,虽然它们增值小,但基数大。所以内外两个市场都有东西可做,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水平和认识。 

  产学研之路 

  “科技创新力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发展的救赎之道。” 

  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龙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昌”)则开启了另一番探索。 

  作为中国著名的玩具生产商,从1979年内地建厂开始,历经40年,伴随着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衰历程,龙昌玩具走完了从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的商业模式转型之路。 

  很多年前,龙昌的董事总经理梁钟铭就意识到OEM的道路并不能长久走下去,于是决定走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之路。 

  通过收购台湾的创艺精机公司和美国的KidGalaxy公司,龙昌整合了研发资源和品牌资源,从创意、研发、销售、渠道搭建、推广等全方位覆盖,目前该公司旗下Bendos品牌,依托2500家销售终端开拓北美市场,累计销售额1300万美金。 

  科技创新一直是龙昌的发力点,龙昌董事总经理特别助理兰杰洲说,该公司科技创新的第一层意义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梳理,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而第二层意义则是产学研平台的搭建。 

  目前,龙昌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控制所、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都有产学研的合作。龙昌借由这些的科技创新资源,做起了物联网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方案,并试图将智能机器人做大做强。 

  在梁钟铭看来,产学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的发展之道,而龙昌似乎也打算借由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从做玩具本身到售卖创意的升级换代。 

  “我们最终的方向是OriginalCreationManufacture(原创制造),我们要将中国的玩具行业从贴牌做到原创,在此之上搭建文化、动漫等创意概念,才能提升产品价值,实现长远发展。” 

  梁钟铭认为,科技创新力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发展的救赎之道。 

  行业集群之路 

  “形成发展合力,打造行业集群才是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在东莞市圣旗路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观福看来,对于常平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步。而从大环境来看,形成发展合力,打造行业集群才是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目前常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都是单打独斗的格局,因此在资源的利用和统筹上没有实现最优化。而如果打造行业集群,则可以有效共享资源、降低成本。” 

  事实上,他们现在已经开始了行动,正在策划的东部环保工业园就是一个行业集群的探索。按照规划,工业园内将建成污水处理厂,用以承载服装纺织企业的污水处理需求。“到时候大家把污水输送过去统一处理回收,能实现60%的污水二次使用率。” 

  陈观福认为,如此整合能有效利用资源,同时也能推动整个行业的环保进步。“一些小工厂不容易达到环保局的要求,同时也没有这么多的财力物力投入,通过行业整合,就能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在陈观福看来,环保问题是当前制约服装纺织业的最大瓶颈,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企业对此的投入不断增加导致生产成本难以消化。 

  行业集群的另一个好处则是扩大影响力。陈观福说,常平毛纺织行业不乏一些明星企业,但因为相对分散,外界难以形成对常平毛纺织业的整体印象。“而大朗的毛纺织之所以现在声名鹊起,就是因为政府努力打造了这样一个产业集群,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因此很快便能做大做强。” 

  访谈 

  “工业要强”的愿景一经提出,常平镇便开始在工业发展上发力。昨日成立的东莞外商投资协会常平分会,以及将于本月28日正式成立的常平民营工业协会,被视为常平大力加强工业发展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本报近日专访两位协会会长,力图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协会发展以及关于振兴常平工业的一系列思路。 

  常平民营工业协会会长陈观福: 

  发展工业需坚持不懈改革 

  记者:陈桂明书记最近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的主张,在你这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观福:常平近几十年的发展,从商务、酒店、房地产,这些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不错的。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离开工业,工业是根是本。因为没有工业就没有人流量,没有消费群体。实际上,工业涉及的消费相当高。根据我的观察,高消费群体是客户、商家,所以其他产业的发展需要工业作为前提。 

  记者:成立这个民营工业协会,它可以在振兴民营工业中做些什么? 

  陈观福:我们主要有几个职责。一是宣传政府相关政策,研究和探讨民营工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体制、政策、管理等理论和实际问题,加强行业自律,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反映企业诉求,搜集产业信息,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建议。三是为民营工业企业建立信息平台,收集和发布会员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四是开展多种活动促进交流,为民营企业提供产业辅导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和促进民营工业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五是通过会刊等出版物,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媒体合作。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工业企业健康发展。六是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建立和承接国内外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应对WTO其他国家行业组织的进口贸易纠纷。其实我们协会的功能外延还很宽,但归根结底都是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 

  记者:作为民营企业家,你怎么评价常平目前民营工业的概貌? 

  陈观福:一直以来,常平主要是凭借独特的交通优势,以商贸流通为主要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是对的。但是,忽略了民营工业的引导发展,或者说不够重视。常平目前主要工业有毛织制衣、电子、玩具以及五金制品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产业一直在来自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夹缝中求生存,惨淡经营,各自发展,缺乏政府行政指导和对应政策导向。 

  记者:那要实现“工业要强”突破点在哪里? 

  陈观福:现在工业的发展已经不是老传统老方式了。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工业领域的劳动力来源流动性大、知识要求高,各个门类都需要专业人才。而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则对专业技能要求简单,更容易上手。正因为工业领域内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竞争激烈的现在,思想不更新、专业不更新就会被淘汰,所以发展工业需要坚持不懈改革才能持续发展。 

  东莞外商投资协会常平分会会长梁钟铭: 

  工业为基础,商贸为依托 

  记者:成立这个协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梁钟铭:这个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个桥梁。我们主要的出发点是怎样来为这些企业服务,能够使他们在这个地方安心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作为一个桥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承担沟通和协商职能。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候因为沟通不够产生误会。所以我们希望发展一个平台,将会员企业的情况及时反映给政府。 

  记者:那目前有没有确立一些沟通机制? 

  梁钟铭:我们本身已经有210多个会员,还有一个很庞大的理事会。常平外商投资协会分会的办事处也建立起来了,目的是在于为企业服务。 

  记者:为企业提供怎样服务? 

  梁钟铭:关注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产业升级,以前是来料加工,现在怎样促进大家转型升级。还有一点,通过这个平台,使各企业之间有生意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另外就是提供一些国家法律、投资政策问题的咨询和帮助,引导外商企业发展。 

  记者:最近陈桂明书记提出了“工业要强”的发展目标,你怎样看这样的提法? 

  梁钟铭:工业强很重要。工业强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也有了,政府税收也有了,还有一个人气也旺起来了,另外商贸也动起来了。 

  记者:那你怎样看待常平未来的发展机会? 

  梁钟铭:常平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我们有很好的招商引资的平台,第二,常平的交通物流是全国的重镇,第三,常平有海关,广深铁路上唯一一个海关设在这里。常平作为东莞区域化中心,拥有完善的物流供应链,这些都是很好的载体。 

  记者:在你看来,真正做到“工业要强”突破点在哪里? 

  梁钟铭:工业不一定是要请多少人制造东西才是工业,还包括创意的工业、商务的工业,以及营销的工业。我们可以学习香港的洋行,用营销中心的主题在常平落地,一些市场、营销、推广能够在常平做。这样常平除了制造,还能做创造。所以我觉得常平天时地利的环境适合了我们两方面的结合发展,一方面是制造,另一个方面是创造,但创造会比制造有更大的声誉。 

  记者:作为东莞外商投资协会常平分会的会长,你怎样勾画未来发展的新景象? 

  梁钟铭:我期待我们从新的起点出发,以工业为基础,以商贸为依托,做强做大,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比如现在我们龙昌自己也做产学研基地。我自己作为会长,想把我们产学研的经验作为一种模式跟大家分享,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常平仍有诸多优势 

  尽管劳动密集型企业卯足了劲探索新路,但前方仍是云雾缭绕,不明去处。 

  晶苑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叶海智直言,他希望政府现在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表达明确的态度。“态度不明确,我们现在很难做。比如还能不能再扩大生产规模,我们现在还拿不准。如果扩大了,到时政府又出来限制我们发展,就很麻烦。” 

  杨秀煌说,他并不认为服装纺织业是夕阳产业,因为“有人就要穿衣服”。此看法也得到了陈观福的赞同,他认为“衣食住行是百姓的天,这些行业一定需要有人做。”只是怎样做,需要政府的引导,需要指明方向。 

  尽管目前的产业盛况不如当年,但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走向,陈观福认为,常平仍然保有诸多优势。“长期以来这里形成了各个行业完善的供应链,同时行业人才也相对集中。” 

  许天亮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对企业而言,材料和运输是重要环节,而常平通达的交通体系和相对成熟的运输链条为此提供了保证。 

  “此外,由于多年的发展,依附于这些产业形成了很多的附带行业。它们全是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带来的,因此整个产业链条非常明晰。”许天亮说。 

  梁钟铭也认为,常平应当利用其物流优势和劳动密集产业的基础,帮助行业发展,形成以工业为带动、商贸为载体的发展格局。最后实现工商结合、人财两旺的发展氛围。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