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出台政策促加工贸易转型
发表时间:2011-01-06    作者:秦菲菲 发表评论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5日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分析指出,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顺差主要产生于外资企业。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减少贸易顺差的作用十分有限。为了改善贸易平衡问题,蒋耀平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一方面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预见性,避免大的波动,另外,要积极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出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导意见。

  顺差主要产生于外资企业

  自2001年至今,我国贸易顺差逐步递增,至2008年达到2954.6亿美元高点。2009年金融危机让顺差有所调整,蒋耀平预计,今年顺差与去年基本持平。

  较高的顺差在增加外储的同时也产生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外部更多看到的是顺差的数量,并未正确梳理其结构与利益的关系。

  从贸易结构看,形成顺差的主要有三大块: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其他贸易。近十年的数据显示,加工贸易顺差基本逐年提高,而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则几乎均为逆差,蒋耀平指出,这意味着顺差都来自于加工贸易,特别是进料加工更占了其比重的96%。

  从企业构成来看,加工贸易顺差主要产生于外资企业。从2000年到2009年,外资企业占顺差比重从64%提升到84%,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更是占顺差的大部分。

  “加工贸易顺差产品的实质是外资产业转移的结果。”蒋耀平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国的贸易顺差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利益格局,“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利益则是由全球分享。”

  故而,面对诸多因顺差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声音,特别是美国反反复复的指摘,蒋耀平指出,从整个贸易结构看,调整人民币汇率,对减少中美顺差十分有限。中美贸易顺差的80%是在产业内、跨国公司内完成,受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小。人民币汇率对顺差特别是中美之间的顺差是没有完全对应关系的。

  相关贸易政策将保持稳定

  由于加工贸易是造成顺差的主因,促进加工贸易转型无疑成为改善贸易平衡的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酝酿已久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将尽快出台,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稳步推动向中西部转移,鼓励增量向特殊监管区域集中。与此同时,“两高一资”项目也将得到更严厉的控制。

  另外,减少顺差并不能依靠减少出口,而是要通过扩大进口促进平衡。蒋耀平透露,要积极研究探讨对加工贸易实施特定差别的出口转内销专项政策,对个别产品将专门研究专项政策利于其出口转内销。

  蒋耀平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现有地位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决定的,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储备和积累,才可能实现从制造到创造,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要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预见性,避免大的波动,在稳定中完善政策,这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的必然选择。

  他强调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不是单个企业、单一产品面临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外贸环节的问题,关键是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要通过自主创新,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创造的优势。

稿件来源:上海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