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民族品牌的内涵和使命——服装业:己不强,何谋天下?
发表时间:2011-01-10    作者:常慧/刘媛媛 发表评论

  “如果说20世纪属于美国,那么21世纪一定是亚洲的”,《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时装编辑曾经就时尚市场的变迁做出如此的推断。以中国时尚市场为例,至今为止只有少部分人有能力追逐国际品牌设计师们倡导的时尚,但是至少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极力追求财富,并已开始了国际时尚名牌消费的体验之旅。而这些国际品牌的进驻,标志着中国服装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拉开了一场争夺消费者的新战争。

  在新市场环境下,中国时尚企业如何对话跨国公司?中国服企跨国发展为何依旧难以成行?为此,“跨界”采访了跨国公司研究专家,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笑宇教授。

  日前,HugoBoss传出消息,这家德国时尚品牌计划到2015年,将其门店数量从2010年的约450家,增加至700家,从而在中国等增长迅速地区,加速向较高利润率零售销售的转变。

  一直以来,走出去,是我们服装企业的梦想,而走进来,对于海外跨国公司来说早就是战略之举。如HugoBoss一样,计划在未来五年里加速中国市场耕耘步伐的跨国公司数以千计。

  跨国公司带来的是新的发展思路与新的品牌价值观。但中国服装企业在追逐学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企业经营看似简单的道理与基础的建设,而这正是制约中国品牌跨向国际的刽子手……

  难以走出去的种种桎梏

  ——中国服装产业目前还没有真正走出去并立住脚的品牌,有国情原因,有历史原因,有政策原因,有国际文化认知度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企业家自身。

  记者:欧洲和日本的品牌扩张中国市场的速度像是眨眼之间,而我们的品牌……

  张笑宇:到目前真正走出去并站得住脚的案例凤毛麟角,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市场原因,人口众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大家都在不停追逐,有点空就容易生存。而欧洲和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国内消费满足不了品牌需求,所以,他们的发展战略只能是快速向外扩张,关于企业跨国发展的速度,首先有国情原因存在。

  记者:我们的内销市场大,品牌短期不走出去也有饭吃,这样的思想会让他们缺乏走出去的动力。

  张笑宇:是的,不过除了市场原因外,中国企业不容易走出去还与当今的国际社会分工有关,发达国家的品牌企业在依靠软实力和知识产权创造更多利润,而中国企业大多通过原材料加工来获取利润。虽然收益微薄,但这种加工需求足够企业生存,企业也满足于这种低利润的发展模式。不仅是服企,在其他领域也一样,中国企业大多数没有向外扩张的急迫感。

  记者:这种国际分工是依据各国企业经营模式形成的,中国服装企业提出品牌化建设也有些时日了,什么时候能撕去世界“加工厂”的标签?

  张笑宇: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固有形象,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发展难成以行的第三个原因。我国企业品牌创立的时间通常很短,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市场,不论是知名度、美誉度还是影响力都与国际同类品牌有差距。同时,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缺少成功模式,更难有扩张的实力。中国企业在试图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来改变分工模式,但目前阶段中国企业更善于模仿,而不是创新。

  记者:我国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短期内能被国际社会认可吗?

  张笑宇:整个世界的舆论并不站在中国这边,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大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所有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以后,很容易被世界的舆论淹没,我们在世界的话语权比较微弱,不仅服装领域,其他领域也一样。

  中国是包容性很强的国家,全世界人来到中国,中国都是以礼相待敬为上宾,但我们走出去,外国人很难真正包容我们。在很多发达国家,人们从骨子里,从文化教育意识里,对我们还存在一种歧视。我们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容易接受国外的文化,但国外很难接受我们的文化,我们制造的东西他们会接受,但只要我们与他们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竞争,他们都会大力排斥。我想,中国的服装企业家也了解这样的现状,导致小企业没有走出去的能力,大企业又缺乏走出去的动力。

  另外,现在中国是在提倡并推动企业走出去,但具体推动政策还不透明,企业摸不清头脑。有关如何扶持中国企业跨国发展,国家还没有详细的法规、政策让企业家可以操作,这些原因都导致走出去的口号很响,但实际操作很难。

  先做强国内再筹谋国际

  ——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是这样的,要先做强才能做大,而不是先把规模铺得很大,扩张得很快,再就做不强了。只有到了品牌做强之后,才有能力筹谋国际。

  记者:您认为中国服企难以走出去,除了上述谈及的客观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企业自身的问题上?

  张笑宇:是的,我感觉到中国服企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不只是服企,很多产业都有类似的弊病。就是分不清“大”与“强”的关系。一定要牢记:做强才能做大的道理。

  记者:您是说很多服企现在只是追求大规模,却都很表面化,忽视了如何往深里挖掘,缺乏做强品牌的恒心?

  张笑宇:没错,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企业把盘子做得太大,扩张得过猛,是不可能做强的,最终只能是越来越萎缩,所以,企业家有一颗懂得坚持的恒心,企业一定有发展。我所了解的欧洲百年品牌,尤其是时尚品牌,没有几个大规模多产业,都是百年如一做核心品牌,像施华洛世奇,百年就做水晶饰品。你说这个品牌没有钱去发展其他领域吗?不是的,人家的信念是专心做深做强一件事——创百年品牌。

  记者: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存在“求大而忽视做强”的普遍心态?

  张笑宇:中国品牌发展史相对于国际品牌,毕竟时间短,大多数企业家做品牌还在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是为了赚钱,而非创造品牌,只要抱着这样的目的,品牌很难做强。我一直这样比喻:做品牌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不能拔苗助长。

  记者:品牌只有做强才有可能考虑走出去的问题?

  张笑宇:对,现在正是中国企业家走向成熟的过程,首先,每个品牌要做强做专,未来可能还有大集团公司将众多规模小实力强的品牌集合起来,形成品牌集团,合力走出去,会更快地争得世界话语权,也更容易让我们的政府在扶持政策上有的放矢。

  品质是品牌永恒的社会责任

  ——品牌能走出去的三大要素是:产品过硬、政府支持、企业先行。如今,政府很支持,企业可以先行,但产品是不是过硬,是最本质的问题。你的产品如果能坦然过了自己的良心关,也就能过了社会关。

  记者:个体品牌进行集团化合作是一种未来的趋势,您认为未来品牌发展,还要注意什么?

  张笑宇:要注意的很多,包括企业未来要懂得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发展,比如: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相对应的纺织服装品牌为什么不把工厂建在那里?那里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桎梏,也存在着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和胆识的问题。有时候,企业会被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而左右思维,却没有考虑,到资源丰富的地方去建厂,是对品牌实力与财力的长期投资,自己创造的财富比别人给与的优惠一定更长久更实惠。

  记者:去新疆建厂的问题,行业内也一直在讨论,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看来,产业转移也是需要过程的。

  张笑宇:产业转移是需要过程,到海外发展更不是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谈到这里,服装品牌可以借鉴一下海尔的办法,是一条加快国际化的途径。海尔在实力和能力都许可的情况下,在海外(以色列)建厂,同时注册了品牌,欧美国家不会拒绝以色列的品牌。而欧美国家一直很抵触我们的政治体制,所以也会很难接受我们经济飞速发展,更难接受我们的品牌大规模进入他们的市场。

  记者:也就是说,中国服装品牌同时在其他国家建厂并注册,走向国际的速度会快一些?

  张笑宇:这只是一种途径,这种途径的基础是你的自身实力和能力没有问题,我认为大多数企业可能还到不了这一步,还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凝聚实力,认真地制造产品、创造品牌。

  记者:您的话很现实,企业家不要心猿意马,要静下心先做好品牌,您能否给品牌建设提一些好的建议。

  张笑宇:品牌建设当然有很多很细的环节构成,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想说的一点是:品质,产品质量永远不能有半点忽视。

  记者:服装企业大多都认为自己的品质很过硬,发展这么多年,自己的品质没有问题,这似乎这已经不再是核心话题了。

  张笑宇: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大家能拍着胸脯说这个行业不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极少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品牌是完全有能力走向国际的。品牌能走出去的三大要素是:产品过硬、政府支持、企业先行。政府很支持品牌走出去,扶持政策也很多,企业先行不是问题,我们鼓励企业能够先行,但你的产品是不是过硬,是不能有半点蒙混过关的。

  买回一件衣服袖子一长一短,是不是质量问题?名牌产品会开线、缩水,是不是质量问题?我认为产品质量问题在市场上一直存在,这不是企业做不了高品质产品,而是企业家的心态问题。一个企业家要把打造品质当做永远的社会责任,首先要能过自己的良心关,才能过社会这道关。

  记者:我们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更多将重心放在了营销和文化上了,沾沾自喜地认为产品品质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力了。

  张笑宇:那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赖度很低?为什么大家喜欢购买国际品牌?恐怕最大的原因是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不够,在老百姓心中的印象不佳,很多企业家在追逐利润的时候会放弃或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希望所有的中国企业家,做品牌时,一定要参透民族品牌的内涵和使命。
 

稿件来源:服装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