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真是假?——花钱买奖:纺织业质量评选拉票调查
发表时间:2011-01-12    作者:黄岳 发表评论

  2010年12月,接近年底,正是一年的总结、评选热潮汹涌的时候。记者得到线索,中材集团旗下某公司,在参与质量奖的时候,采取了“买选票”的做法,但与服务提供方发生纠纷,因此被服务商爆料出来,在天涯上贴出。

  到底是真是假?

  据天涯的这个爆料线索,买选票的这家公司提供了活动网址和个人编号,也明确表示,需要投票12.5万张。 而通过操作的这个人是王东兵(音),在淘宝付款后又申请退款,因此引发服务提供方的强烈不满。

  第一时间联系了该公司,该公司前台表示,没有发音为王东兵的这个人,由此,无法直接求证,只能另寻他法。

  拉选票价格不菲

  实际上,替人拉票或者刷票,已经在网络上俨然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被冠以“拉票公司”、“投票公司”、“刷票公司”等不同的名目,但干的活儿都是一个,你交给我钱,我包你多少张选票,甚至有的还提供个性化服务,你要奖,我也能给你包了。

  当然,这些拉票公司一无权利,二无财权。提供的只是一项服务罢了,多是通过技术手段,达到匿名投票的目标,通过控制投票数量来确保成果。因此,收费也是五花八门。

  调查了两家拉票公司。两家几乎如出一辙,非要记者提供活动网址。在记者保密的接口下,他们就说了,这个项目不一样,难度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为了进一步了解实情,记者给出了条件,在北京地区,短信投票。浙江的一家拉票公司表示,“在北京地区,如果是1个手机投1票的话,至少是要2块钱一张选票啦。”记者在问,有否优惠时?老板显得有些不耐烦,“我给你报的已经是最低价了,我需要很多卡,这个已经是难度很大啦。”

  而深圳的一家表示,“如果可以允许1个手机投10票的话,那每一张选票的成本是人民币8毛。”

  如此这样计算,拉选票的价格不菲,12.5万张选票,1个手机可以投10票的情况下,就是10万块钱。如果每个手机只能投1票,那成本还将上涨到25万元。

  只要得奖结果不管过程

  “每年年底都要评选,我们当老板的未必管得过来,反正只看看结果就成,其他的都是市场总经办操办,过程到底是怎么样,我们也说不准,有的时候逼急了,也不排除下面的人乱来。”一位自己有50多号人的黄老板表示,作为老板层面,他们其实不关心过程,只要有结果就可以,所以里面也不排除有“猫腻”的可能性。
记者追问到,“你不觉得买奖是欺骗吗?”黄老板说,“商业就是商业,你投资什么,收获什么,自己清楚就知道了。这种事情,反正存在就是合理的。你去评选,发动亲戚朋友投票,或者消费者投票可以不可以,也可以?但那样的成本呢?可能更高!请人帮忙,你总得回报一下啊。吃个饭多少钱?送个礼多少钱?这个其实是算得出来的。在我的眼里,事情很多,非要简化才能处理得过来。否则整天不累死才怪。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价是不是?所以,我们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做就是可以的,对结果负责,过程尽量简化、可操作就行,其他的不用太计较。”

  还算不上买奖

  为了了解到评选的情由,记者采访了一位资深的媒体运营主管王女士,她们经常举办大型的活动,诸如此类的评选很多,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的呢?

  “其实吧,我觉得这个还算不上是买奖。现在媒体办会、评奖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媒体,我们这样的大媒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奖项直接出售的。倒是有些小媒体,为了赚钱,就直接卖奖项,对消费者损害很大。”

  记者追问到,“那这种买奖一般多少钱呢?”

  “这个要看行业不同,有的贵,有的便宜,有的也20~30万,有的便宜的10万左右,你砍砍价也就5万、3万的就拿下了。但这个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形成不了什么气候。你想啊,媒体靠什么生存,就是公信力啊,这些小媒体本身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就靠出卖自己的公信力挣钱,所以是一年不如一年,会和评选越办越多,反而利润会越来越少。”

  “那你们靠什么支持评选?”记者追问。王女士说,“我们还是比较注重公信力,所以活动的经费一般都有筹集,一般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厂商赞助来的,一种也算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宣传,所以社里面也会拿出一些钱出来。一般做活动之前,整个活动的预算资金都出来了。所以没有什么中间再去卖奖项的说法。”

  记者又问,“那这些参加评选的厂商,会不会拉票呢?”王女士说,“这个倒是比较公开的,一般参加评选的厂商,本身人比较多,每个人盯住几个人就差不多了,一般的也就是头动员一下,全员参与呗。当然,如果几个厂商员工人数也都差不多,那就要借助外力了。比如你提到的找专业的拉票公司的这个例子,但一般比较注重声誉的大公司不太会这样做。”

  “你们怎么防范这种拉票行为呢?”王女士坦言,“实际上,我们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技术限定,比如,投票区域,每一个IP地址或者手机能够投几票来决定,但实际操作上,为了尽可能更多的人参与,我们一般也没有对投票的做太多限制动作。”

  不过,王女士对技术上的作弊并不担心,她说,“当然,我们最终的投票也不完全看技术统计,也还要结合专家的意见综合考虑,这样能够做到客观和主观相结合。防止过程被人为操控。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对于纺织业花钱买奖的做法,王女士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其实这个事儿,别看得太重,企业的心情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主办方应该设定好游戏规则,要让人家没有空子可以钻,要让奖项传递消费者的信任,那么,这个奖项才真正有它的价值。”

 


 

稿件来源:《中国纤检》杂志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