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下跌采购成本上升 思捷环球半年业绩跌21%
发表时间:2011-02-11    作者:李隽 发表评论

  思捷环球昨日公告,由于欧元下跌以及采购成本上升,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6个月内,公司实现净利润21.4亿港元,同比下滑21%,每股收益1.66港元。营业额下降4.3%至176.9亿港元,毛利率为55.6%。

  思捷环球提议派发股息每股1.00港元,高于去年同期的0.74港元,派息比率高达60%;高盛指出思捷环球较高的派息比率显示管理层对公司前景具有信心。

  欧元贬值影响利润

  据香港媒体报道,思捷环球行政总裁范德施(Ronald Van der Vis)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面对采购成本上升压力,虽然公司采取新策略整合供应商,并将工厂转移至更低成本地区,但短期内可能难以抵消成本上升。

  思捷环球财务总监周福安昨天下午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集团经营利润率较2009年同期有所下跌,主要是欧元贬值影响所致。

  中国区业务营业额增长3.2%至14.29亿港元,占报告期营业额的8.1%;EBIT(息前税前)利润率上升5个百分点至19.7%。公司称,内地市场是长远策略的核心,并计划于2011年春天在中国内地中部和北部开设新采购办事处。

  思捷环球在内地的据点已经由2010年6月底的169个城市扩张至年底的183个城市,销售点总数从931个扩张至1002个;由于中国区业务的贡献,亚太区营业额占公司总营业额的17.1%。

  不过,现时思捷环球的业务重心依然在欧洲,营业额中79.2%来自欧洲,而来自德国的业务则占总营业额的42.4%。

  “大牛股”好景不再

  受惠于亚洲外向型出口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欧元在2008年以前的强势,思捷环球通过廉价采购以及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模式实现了近十年的高增长,股价从1999年的不到4港元暴涨到2007年10月的133港元高峰。

  随着金融海啸冲击,欧洲经济不景气,新兴市场生产成本提升,加上人事震荡频频,思捷环球好景不再,半年每股收益1.66港元仅相当于2007年同期2.67港元的62.2%。

  思捷环球昨日跌0.39%,收盘价38.7港元,约为2007年高峰时期的四分之一,相比2008年10月低位28港元仅上升了38%,金融海啸后走势远远落后于恒生指数。

  汇盈证券董事谢明光表示,思捷环球要进军内地零售市场,但目前在内地还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品牌效应,也面临着其他品牌的激烈竞争,估计短期内机会不大。另外,欧洲经济前景未明朗也对公司前景继续有影响。

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