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销如流——B2C市场迅猛增长 服装销售尤为抢眼
发表时间:2011-02-24    作者:王伟/王金锋/赵超 发表评论

  生意做遍,不如开店。生意场中最简单朴素的致富哲学。而在这两年,这条生意经被赋予新的含义。 

  去年11月11日“光棍节”,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商城创下“销售神话”,每秒平均交易额超过1万元。据说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号称购物天堂的香港。 

  一个月后,当当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挂牌当天以超百倍市盈率发行,创2010年以来中国赴美上市企业首发市盈率新高。当天开盘价24.5美元,收于29.91美元,较发行价大涨86.94%。这家涉足服装、鞋包等百货领域的国内老牌电商,由此被称为“中国B2C市场第一股”。 

  一时间,上网,开网店,进军电子商务,再次成为商场热门字眼。 

  事实上,这些如神话般耀眼的数字,只是为中国势如潮涨的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和随之水涨船高的网店销售业绩,提供了新的佐证。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2.25万亿元,全年交易额超过4.3万亿元。截至当年6月份,国内个人网店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万家。 

  在此之前,中国网购市场一直发展迅猛:2006年,交易总额超过1.5万亿元;2007年2.17万亿元,同比增长90%;2008年3.1万亿元,同比增长43%;2009年3.85万亿元,同比增长81.5%。 

  2010年11月16日,中科三方发布第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品牌认知、消费行为及满意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网购行为已经普遍而频繁,各主流购物网站用户的购物频次较高,其中平均每月购物二至四次的用户占一半以上。 

  数据还显示,我国网购市场规模目前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在韩国,这一比例为10%,在美国约为4%,而在日本,截至2009年3月底的财年里,日本全国通过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在线方式完成的零售消费总额达到2000财年的三倍,其中70%以上是通过网上订货完成的,超过百货店、便利店等实体店铺的销售规模。日本最大的网上商店街乐天市场的会员已达到5300万人。 

  相比之下,中国网购市场前景显然还非常广阔。 

  而在这块迅猛增长的市场中,服装销售表现尤为抢眼。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服装B2C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服装B2C网购市场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 

  艾瑞咨询分析师张艳平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服装B2C网购市场发展速度和成长潜力都非常大,同时服装B2C也吸引了很多传统服装品牌企业的重视和投入,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307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服装B2C交易额24亿元,占服装网购交易规模比重为7.8%,同比增速高达99.8%,增速高于服装网购市场整体增长速度。“虽然这个比重还比较低,但是服装B2C的发展速度和成长潜力远高于C2C。”张艳平说。

  同时,艾瑞咨询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网购市场的特点和潜力,保障了服装B2C仍将维持高速增长,2012年交易规模有望突破180亿元。 

  首先是服装网购市场未来空间大。2009年,服装网购在服装零售市场的比重刚刚增至9.7%,未来的增量空间还很大,预计到2012年该比重将接近17%。 

  服装网购潜在用户基数庞大。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四亿左右,其中服装网购用户达八千万左右,服装又是必需消费品之一,潜在用户基数庞大。 

  更多用户看重网购服装的品质和服务。现阶段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因此C2C平台的服饰品销量更旺。但是随着网购用户群的细分,追求服务和产品品质的用户群逐渐形成并壮大,B2C相对来讲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方面保障更有力,有望成为增长主动力。 

  其实早在2007年,服装就已经成为中国网购第一大品类商品,在这前后,还涌现出PPG、凡客等一大批知名度非常高的网销品牌。虽然这些品牌最后结果不同,但从网销品牌的总体运行态势来看,足以证明网购市场前途无量。 

  电子商务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时尚B2C网站将来肯定会快速发展,因为时尚是人民生活的需求,并不需要培育市场,只需改变网民消费习惯就可以。” 

  时尚人群有很大的消费能力,而且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更多的是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这部分人群正是当下电子商务的主要人群。事实上,同样在纳斯达克上市的B2C网站麦考林,活跃用户仅为210万,便创造了净营收1.0803亿美元、净利润为253万美元的效益。 

  正是看中服装服饰等时尚产品消费在电子商务中的前景,2010年10月,当当网COO黄若表示,当当网在2011年有可能推出自有品牌的服装或鞋包,目标是“将服装、鞋、小数码做到网上零售市场销售额第一”。 

  “但只会涉足基本款和经典款的产品,靠量靠规模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不会介入时尚款的产品”。黄若表示,自有品牌模式充其量只是当当网百货业务的补充,因为单一的自有品牌产品受众面较窄,很难做大规模。 

  尽管黄若一再强调自有品牌建设只是当当网百货战略的补充,但熟悉电子商务的业内人士认为,当当网即将上马的服装、鞋包项目,绝非“业务补充”那么简单,“当当网谋求的应当是千亿规模的服装网上零售市场”。 

  事实也确实应该如此。面对如此红火的网销市场,谁不动心?

稿件来源:服装界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