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附加值成为改变的核心——中国袜业:“体能”新观察
发表时间:2011-02-25     发表评论

“前不久在意大利举行的一个纺织品展上,品牌云集,80%以上是意大利品牌,有中国市场上能见到的,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品牌的综合实力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实力,这才是纺织强国应有的形象。”一位中国纺织业资深人士在介绍该展情况时发出感叹。

意大利有一家小型袜企,只做男、女、童精品棉袜,每年可推出新款300多个。这个小企业经历了二战和两次金融危机,却一直稳步快速发展,年利润率增速达20%,并在埃及建设有自己的埃及长绒棉研发中心。该企业对袜子原料、设计、质量的研究均达到行业专家级别。

在意大利,众多类似的袜企集中在一个袜子产业集群内。一般都是60台袜机、几条自动生产线、全自动的产品库,工人总计不超过10个人。而生产出的袜子每双卖价达200~300元人民币,销售遍布整个欧洲。

对比中国袜业情况,单从价格上已见迥异。据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美国的羊毛袜子最高价格为3.06美元/双,国内袜子平均出口单价为0.35美元/双。

差距一目了然。

世界上一半的袜子是中国生产的,但是,中国却没有拿到相对应的利润。这一现实可谓相当无奈。与此同时,袜子行业整体出现了规模扩张与层级提高不成比例的现象,低水平发展成了行业企业的通病。

劳动生产率、产品附加值成为改变的核心。试想,如果中国袜子单价中的小数点向后移一位,将会怎样?我们在思考,也必须去思考。

直面差距

前不久,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被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了三块牌子:中国针织原料生产基地、中国针织原料交易市场、华东精品袜业园。诸暨市副市长吴成表表示,这次授牌使大唐镇袜业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径,后道企业在快速获知信息的同时,交易速度加快、成本最低化。大唐袜业将借助这三块牌子加速从“大树经济”向“森林经济”转型。

而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内棉纱价格的上涨给后道企业如何判断市场走势上了血淋淋的一课,即使是现在,很多企业仍纠结于今年原料的价格与订单的取舍。

有行业专家认为,原料涨价是必然的。压力来自世界纺织产业链不断做大,石油天然气资源趋紧,世界人口剧增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要求等。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世界纤维加工用量将从现在的7000万吨上升到2.5亿吨;现有已勘探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加上两倍没勘探出的,将全部消耗殆尽。另获悉,美国将从2012年开始,把目前1/3的棉花种植面积改用于粮食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棉花种植面积在未来必然更少,原料供给将成更大难题。有行业资深人士预测,2011年,纺织原料供应将比2010年更紧张,价格波动将更大。

同时,还有一个现象不可忽视。去年以来的棉纱价格大幅波动说明,不仅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也进入其中,金融资本的迅速进入和离场带来了价格的巨大波动。这一新现象也在考验着企业对新形势的认知能力和市场博弈能力。

从设备看,据说在欧盟内部有个不成文的共识,先进袜子设备不卖给中国企业,原因是中国人太聪明了。一句玩笑话折射出国产袜机与国际先进袜机的差距。据了解,由于针织机械研发周期长、小零件多、售价低,国内很多纺织机械企业都不把针织机械的研发作为重点。目前,除少数的丝袜机能在国内生产,国产高端设备非常少。

从产品档次和结构看,中国袜子出口逆势而上,2009年达到了107亿双,2010年1~11月份达到了109.72亿双,总价达40.11亿美元。但是出口结构却十分不乐观。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出口到美国的羊毛袜的最高价格为3.06美元/双,而中国袜子平均出口价格为0.35美元/双。

在袜子的功能性方面,近年来,防紫外线、阻燃、压力型、速干型袜子受国际高端消费者广泛青睐。在诸暨市大唐镇也出现了“天价袜”––1550元/双,该袜子使用国外进口特殊原料,用英国17世纪的袜子生产设备生产而成。同时,大唐镇也出现了“保湿防冻袜”等功能性袜子。大唐正在实现着小袜子的“华丽转身”。但是,不可否认,功能性袜子在中国只是初见端倪。

信心高涨

进入新的一年,业界“把小数点向后移一位”的信心正在高涨。

东北辽源袜业园2005年建立,依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科学前瞻性规划,在几年时间里实现了量到质的跨越。目前,园区有袜机1万台、企业3000多家、年产袜子13亿双,形成“南有大唐,北有辽源”的强强格局。目前正在规划第二、第三个五年产业发展规划。在园区的第二个五年规划中,将完成经营为主的全面产业提升;在第三个五年规划中,将全面对接资本市场。

大唐袜业的显著特点是产业高度聚集。大唐袜业占诸暨市经济总量的20.5%,市场与产业衔接良好,是名副其实的诸暨市第一产业。“如果说,2011年是困难的一年,说明我们应对困难的能力不够;如果说,2011年是复杂的一年,说明我们的头脑还很简单。”诸暨市副市长吴成表诙谐的话语将发展袜业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望将为内销市场的开辟插上翅膀”,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在分析2011年的市场利好时如此表达。

“十一五”期间,针织品出口的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内外销比例从原来的7030变成2010年的5545。经过2008~2010年国家拉动内销市场方针和措施的实施,国内市场正表现出“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望”,消费、教育、居住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期待。

用不同的努力缩短不同的差距。2011年,我们拭目以待。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