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混乱 窘境求生——家居服: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表时间:2011-03-10    作者:周冬梅 发表评论

  从成立家居服专业委员会到推广“家文化”,家居服市场正处于一种炙手可热的状态。在前几年,甚至一度引发一股家居服的“淘金热”,文胸企业扩充品类研发家居服;保暖企业挟巨额资金进入家居服;无缝内衣企业试水家居服,这些都证明了家居服的火暴。

  可热闹的背后,是一些企业试水家居服后折戟沙场,在耗资几百万元之后,看到没有起波浪,就抽身而退。这个品类面对的是不可预测的市场,稍微不慎,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家居服还是处于不愠不火的局面。除了一些品牌以低价抢市场之外,整个家居服市场看不到亮点。

  市场混乱

  作为服装行业一个派生出来的细分市场,家居服可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场与运动服、休闲服等其他服饰品类争夺市场份额的战争,原来是没有家居服一说的,只是称为睡衣,所指是居家所穿的衣服。现在为了把睡衣的外延扩大化,而推出一个家居服的概念。所以,家居服是在睡衣与休闲夹缝中求生。而综观现在的家居服市场,尽管有部分企业操作了十几年,但是市场还是处于一个培育期。

  虽然家居服在市场上运作已有几年,但国内的消费者对家居服的概念认识还是相当模糊。这是由于整个行业推广不力造成的。

  同时,家居服企业各自为阵,一些大企业思想僵化,新兴企业实力不强,靠仿版和低价拼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家居服市场显得有些混乱。企业缺乏创新与持续对品牌的投入,造成整个行业对家居服认知不足。另外,产品品类、款式单一;没有自己的品牌个性和形象;性价比不高,宣传不到位等也制约着家居服的发展。
  从大范围来说,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类认知不足,说明这个市场的容量不大。如果家居服的消费群体仅限于金字塔的顶端。那么,这些有限的市场容量,就是众多家居服企业再怎样厮杀,也是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当然,家居服发展所面临的市场之困,并不是仅限于消费者对市场认知的不足,也还有许多原因,如品牌没有特色、产品没有差异化,消费者观念无法改变过来等等。如果家居服企业还是处于一种随着市场走的心态,那么市场再怎么有前景也无济于事。

  窘境求生

  那么,家居服企业现阶段是怎样看待家居服市场的?中国广州市高卡仕纺织品(制衣)有限公司幻尔丝品牌营销总监张文涛认为,家居服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诱惑力,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企业进入很快,但是这一品类的技术含量也不高,这样不高的进入门槛,自然是泥沙俱下,市场怎会不混乱?

  行业专家指出,对于企业而言,要打造家居服品牌,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二是企业要拥有独立的产品设计力量;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能为终端商及时供货,目前的用工荒使得很多企业在产能方面出现一定的困难。市场上每年新推出的家居服品牌不少,不论中高档还是低档,各个品牌的销售量都在增加,可以说各有各的渠道和市场空间。此外,加大对消费者的引导和培育,是家居服市场发展的根本,市场需要慢慢培育起来。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家居服企业的渠道管理机制仍不完善,往往把市场推广寄望于经营其他服装的代理商身上,有些企业甚至只生产产品不管理市场,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危险的。”家居服协会会长彭桂福曾直指家居服渠道兼容能力较弱的软肋。

  家居服的渠道建设五花八门,有跟内衣和袜子兼营的店面、家居服综合店和商场的专柜,存在营销队伍不太稳定的情况,有的品牌每年换省代,对品牌的发展和行业发展是个桎梏。目前,国内从事家居服批发、代理、经销的企业大都是以前经营内衣、外衣甚至经营其他非服装类商品的企业转行过来或干脆是兼营家居服。由于家居服具有与其他服装不同的商品特性、消费特性、营销特性及市场运作特点,渠道兼容能力较弱。致使目前熟悉家居服及其市场运作的中间渠道商不多,很多代理商基本不具备推广家居服的知识和能力。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