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苎麻滞销 送进灶里当柴烧
发表时间:2011-04-14     发表评论

  近日调查发现,在达县百节镇,当地部分麻农任苎麻烂在地里不去收割,待来年干枯后再割回家当柴火。有的麻农家里已囤麻数吨。达县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洪洋介绍,苎麻积压滞销,目前达县库存苎麻有4万多吨。

  达县库存苎麻4万多吨

  13日中午,达县百节镇魁子岩村二组的刘龙菊坐在低矮的灶台前,用稻草引燃柴火后,把面前的一把把槁杆送进灶膛。她的丈夫蒋开燕在一旁苦笑道:“这全是去年没有剥皮的头麻!”

  苎麻系多年生植物,用作纺织原料的是其韧皮,全靠人工打剥,是农民种植苎麻最耗时的一道工序。苎麻一年内可以收割3次,其中品质最好,最能卖上好价钱的,是小满前后收割的第一茬麻,称为头麻。

  达州地区的达县、大竹两县苎麻种植历史悠久。从2003年开始,蒋开燕引种了当时达州地界上最优良的苎麻品种“川苎8号”,面积接近5亩。“2005年收成好、价格高,三季麻一共卖了8000多元。”然而从2006年开始,蒋开燕再没有卖出一两麻,目前家里已经积压起苎麻4吨多。“5年来,产量从2500斤降到去年的600斤,价格从每斤3.8元跌到2.1元。”

  达县经济作物推广站站长洪洋介绍,全县苎麻面积24万多亩,年产3.6万多吨,由于近几年市场疲软,苎麻积压滞销,目前达县库存苎麻4万多吨。

  苎麻可多年反复收割

  在上个世纪苎麻加工业发展的全盛时期,达州全市的苎麻加工企业曾达百家之多。到2007年末,全市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苎麻加工龙头企业仍有9家。在苎麻出口高峰期的2006年,达州全市以麻纱、麻条为主要品种的海关出口额曾达到446万美元,占当年全市出口总额的26.8%。

  达州有关苎麻生产、加工的业内人士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苎麻出口萎缩;受国家环保政策约束,达州地区的麻纺加工企业绝大部分在2007年以后停工。

  “再好的原料无人收购,当然就会造成低价滞销。”达县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文世良说,“苎麻种植不同于普通农作物,它一旦播种,可多年反复收割,时间最长的达30年之久。如果要将苎麻地改种,其盘根错节,挖掘难度不亚于开荒,在农村青壮年劳力缺乏的前提下,这个繁重的体力活无人可做。因此虽然说价格低,但绝大多数麻农还是坚持种麻。”

  加工苎麻属于高污染生产

  “要解决苎麻销售难,关键在于如何把原料就地转化为俏销的产品。”目前在达州地区唯一开工生产的玉竹麻业老总张小祝说,加工苎麻属于高污染生产,每生产一吨精干麻将产生500吨工业废水。因为耗巨资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玉竹麻业可谓硕果仅存,我们的产品也是供不应求!”

  张小祝认为,以玉竹麻业的现有规模与技术设备,只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扩大产能,每年能消化掉3万吨左右苎麻。

  12日下午,玉竹麻业临街的大门口电子显示屏上,正播放着招工广告。“公司目前一线员工近600人,打算再招200人。800名工人全部投入生产,可以达到30%的产能运转。”张小祝说。

稿件来源:成都商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