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战略”下的时尚话语权回归
发表时间:2011-09-14     发表评论

  当时尚产业笑傲全球工业体系“微笑曲线”的高端,当“时尚之都”成为“国家品牌”最闪耀的一张名片,当“海派文化”与西方主流时尚交相辉映——上海,这座中国最具活力与思想力的城市,在“时尚寡头”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当下,没有理由再保持低调,或者羞涩的缄默。

  这样的高调与自信,将在2011年10月再次得到印证。

  这个十月,在继去年正式发布《长宁时尚宣言》之后,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将与中国时尚同盟再度与携手,展开时尚产业画卷,对话时尚产业的未来。

  对于上海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全球经济正在加速重组,经济重心与时尚版图正在迁徙与扩容。同时拥有“过去”与“将来”的上海,离“时尚之都”的这顶金色桂冠,不再遥远。

  创意策源地:“时尚之都”的性格重塑

  上海,作为“海派文化”最繁荣的象征与符号,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东方巴黎”、“远东明珠”的美誉,作为远东最大的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它曾与纽约、伦敦、巴黎齐名,名列世界四大都市。
据史料记载,天然的港口优势与极其便利的内地运输条件,令上海早在1880年的对外贸易额就占到了全国的62%,其中,进、出口贸易量达到了65%和59%。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吸引了外来文化的鱼贯而入,也令服饰文化的争奇斗艳一时成为旧上海奢华、个性的奇特景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历史问题的沉淀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上海作为主流时尚的符号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上海纺织在全国纺织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的9.17%下降到了1996年的5.87%,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纺织业后来居上,令上海轻纺工业的龙头老大地位面临考验,产业基础的衰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知名品牌与时尚高地的强势地位。

  面对本土时尚品牌的集体失语,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开始了不断的反思与求索——时尚之都的根基在于时尚品牌的诞生,而在相对真空的时尚工业土壤之中,即使有几个时尚品牌一枝独秀,也依然不能长久。惟有从“传统纺织”加速向以创意、设计、资本为主打特色牌的“现代纺织”转型与升级,上海才能重新拣拾失落的“购物天堂”,回归“大上海”时代名牌林立、潮流先行、消费力强劲的繁荣气象。

  因此,改变客观存在的“消费外流”现象,通过“创意策源地”的打造,塑造上海“引领消费”的市场地位已经成为现如今上海市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重点规划的目标。

  首先是对时尚产业地位的战略认可。

  2008年9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全市转发了上海市经委、市发展改革委制订的《上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0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一项中明确了“时尚产业”的条目。这是中国第一次有政府使用这一词汇、并且明确其作为产业发展的导向。

  其次是把“时尚策源”、“消费引领”定位为推动时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围绕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上海不仅要成为科技与经济重镇,还应成为东西方时尚文化的汇融地、中国本土时尚的策源地和时尚消费的引领者。”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表示,“这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变进程的中,上海应当担负的时代重任。”

  巴黎浪漫,米兰古典,纽约自然,伦敦前卫,东京多变——“时尚之都”惟有具备鲜明的性格特质,才能成为真正的时尚策源地,拥有不可言说的时尚魅力。那么,日臻成熟的上海,又将向世界秀出它性格的哪一面?

  平台战略:“海派文化”的时尚智谋

  把握时尚话语权的回归,塑造独特的城市性格,上海并不认为,在时尚产业成为由点到面的“链时代”,单打独斗是一条成本低廉的可行之路,惟有依托有效的“平台战略”,上海才能不断激发潜在的时尚基因,最终塑造健康运作、系统有序的时尚运作机能。

  主办“世博会”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样板。与“时尚之都”相匹配的平台,一定是能够折射多元的消费文化,承载一定的注意力经济,且平台本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这个平台还要具备一定的品牌孵化效应与产业链创新的集成效应,相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适度的前瞻性与引领力。

  这一次,继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设计之都”,上海选择了在纺织服装业界具备一定示范效应的专业平台——“中国时尚同盟”。

  与此同时,作为创意经济的试验窗口,上海长宁与中国时尚同盟达成重要战略合作——已发布的《长宁时尚宣言》指出,中国时尚同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长宁区人民政府三方将结合长宁区的基础优势和环东华时尚创意圈的战略规划,建立“1+5”年(2010-2015年)战略合作,共同促进长宁区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上海创意产业的标志性区域。

  实际上,细细考究上海与中国时尚同盟的平台捆绑,其彼此的价值诉求之间,有着天然的精神默契与资源互补效应。

  一方面,上海希望追求的“时尚之都”,其价值内涵意味着:它不仅仅是时尚消费之都,同时还是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时尚流行策源地,时尚文化的交汇点,时尚扩散的枢纽区,时尚贸易的集聚区,时尚品牌的集散地,时尚活动的荟瘁之地。

  另一方面,中国时尚同盟的成立初衷,也正在于通过行业品牌在产业链上下游推广的集成创新模式,借助于对区域经济的渗透,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创意资源的时尚策源效应、化零为整的集聚效应,以及商贸的对接效应。

  其中,多元性时尚文化的传播与对话,将以时尚发布的视觉形式为主要载体,同时辅助以对时尚产业发展的头脑风暴、时尚商贸的采购推介,以及时尚新锐品牌与设计师的“造星运动”,使之真正成为时尚扩散的“中心”与“枢纽”。这也是中国时尚同盟以“全球语境与中国时尚”为主题之2011时尚发布活动的价值核心。
    对创意资源的“展现力”加上“思考力”,将是上海作为“时尚之都”发声的第一步。

  “可以看到,完备的产业基础,浓郁的经济气候,独特的城市性格与人文气息,成熟、多元的消费文化,上海正在不断成为时尚经济的总部基地与研发中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对上海长宁的平台战略给予了积极肯定:“通过对潮流发布、趋势论坛、商业对洽等各项时尚子工程的整合,中国时尚同盟也将通过系统性、行业性的平台战略,帮助上海长宁逐步积淀时尚之都的综合软实力。”
 
如欲获得更多信息,请垂询:
中国时尚同盟组委会秘书处       杨雨 女士  
电话:010-85229739             Email:sstm@ctic.org.cn

稿件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