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快讯]入世10年后中国制造优势何在
发表时间:2011-10-20    作者:唐贵江/程景伟 发表评论

  作为“中国外贸风向标”的第110届广交会一期已告结束,诸多市场信息显示,受复杂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影响,尽管入世10年后中国外贸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当下“中国制造”无疑正面临诸多困扰。

  中国加入WTO已达10年,从当初通盘“进口”全球秩序,到如今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哈沙•辛格评价说,加入WTO的10年间,中国成功地融入了世界经济贸易体系。

  中国经济的进步,造成一定时期的贸易顺差,这招致了一些国家的不满和担忧,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发频繁。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交会开幕式上不得不呼吁: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共同抵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以更加理性的办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外, “中国制造”目前还正面临着更多的“内忧外患”。国际方面,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越演越烈、日本经济受到冲击等带来巨大变数,中国国内则遭遇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压力高企、汇率持续波动、融资等方面的困难。

  这种“内忧外患”已在本届广交会一期的成交数据上得到显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广交会前3天出口累计成交101.9亿美元,环比和同比仅增长4.2%和14.5%。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短单过半,3至6个月中单占了3成5,余下1成多是6个月以上长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特别是作为传统主要市场的欧美,当地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其在广交会上的订单和到会客商大幅缩水,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广交会前两日,机电产品对美国成交下降高达54.9%。广交会首日入场9.5万人次,较去年的约12万人次锐减21%。有参展商称,本届广交会一期欧美客商的面孔明显少了。

  在欧美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状况下,不少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但新兴市场能否替代欧美传统市场仍有待时间的证实,而且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度较高,中国本身与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品又有同质化竞争之嫌,这值得企业注意。

  尽管不利因素很多,但当前“中国制造”仍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是“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基本接轨国际;其次是中国企业具有规模优势。美国零售商协会会长MATTHEW STAY就表示,美国零售企业在采购时会把目光投到中国以外的亚洲及南美市场,但“中国制造”依然优势明显。

  针对出口企业长期存在的劳动密集、利润微薄等现状,官方对该问题已有较深认识。广交会设立了“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并不遗余力地促进国际优质设计资源与中国外贸企业对接,有中国商务部的官员自信地说,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制造”崛起,也将见证“中国创造”的起步。

  本次广交会一期的成交也证实,已经在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上走出了第一步的企业,在这一轮多重经济寒流的袭击下,依然收获颇丰,显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

稿件来源:中新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