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企欲海外建厂频受挫 外国生产率难及中国一半
发表时间:2011-11-09    作者:李亮 发表评论

  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全球各大制造业企业纷纷从中国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中国企业也希望在海外建厂以降低生活产成本。但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寻找廉价生产地时大多遭遇失望,因为像越南、孟加拉国等地的交通、物流及上下游支持产业均不理想,生产率远不及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11月8日报道称,梁先生的女鞋制造公司总部位于香港。由于内地劳动力成本近些年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增加,梁不得不把自己设在东芝的工厂工人从三年前的8000人减到现在的3000人。今年秋天,他前往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地,想寻找一个“替代生产基地”。

  孟加拉国工资是中国的20-30%,工人们每周工作48小时,孟国政府还向外企提供10年的免税期,但梁还是大失所望。“那里的交通拥堵太夸张了,工厂里每人都有个发电机,因为电力供应很不稳定。”梁先生说,“糟糕的物流也使工作很难高效。”

  而埃塞俄比亚虽然工资比孟加拉国还要低,但梁先生根本找不到制鞋的支持性行业,比如鞋掌和硬纸板工厂,而且位置太偏僻。印度“难以忍受的贫困”也使他放弃了在印度金奈建厂的想法。现在,梁先生对于他是否要把工厂搬离中国很不确定。

  报道称,中国制造业的环境使很多企业想搬迁至南亚及东南亚国家。上周,北京咨询企业龙洲经讯发布预报称,中国2012年的出口增长将降到9%。很多工厂主,如生产手提包的刘先生,都想过把工厂搬到越南等地。但是,他们最终都选择留在东莞,因为供应网络和工人生产率更理想。

  还有一些公司则在中国及国外都建有工厂。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自2007年起开始在越南建立纺纱厂。越南的月工资是1200元,中国则要2000元,而且越南的新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需要的工人更少。该公司老板惠先生(音)说,他现在在越南有4000个工人,在中国有一万工人,全公司产品的四分之三都在中国销售。惠还补充说,中国企业大多不愿意搬迁到外国,因为他们“不熟悉如何管理与他们文化不同的工人。”

  即使在纺织、服装、玩具这样劳动力极密集的行业,中国的制造商们今年的涨价幅度10-20%,表明他们“拥有一定的定价能力”。投资咨询公司瑞士信贷集团的经济学家董涛说,原因很简单,“没有发展中国家能超上中国生产效率的一半。”

  报道最后称,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极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优良的港口、便利的高速公路,这使厂商们很难在别的发展中国家找到替代。“当中国从这样的状态中成长起来后,再也不会有第二个中国。”董说。

稿件来源:环球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