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挤爆圣诞美国商场 美国商家力推中文导购
发表时间:2011-12-30     发表评论

  2011年圣诞假期快临近尾声,商家的“销售大战”和消费者的“抢购大战”也将落下帷幕。在如此火热的购物季节中,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消费者,都处处可见“中国元素”。

  中国产品铺天盖地

  从感恩节到圣诞节,美国各大商家推出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折扣力度一再加大,有的甚至没到凌晨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营业。消费者也是热情高涨,商场的停车场总是车满为患。

  在火热的购物氛围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美国购物场所俯拾皆是。无论是在常规的商场,还是工厂直销的奥特莱斯店,很大一部分出售的商品都是由中国生产,而且不少国际名牌的全线产品都是中国制造。

  根据美国商务部纺织服装署近日列出的美国前十三大服装进口国中,中国占据首位。

  中国人成群结队来扫货

  在商场,随处可见的不仅仅是铺天盖地的中国产品,还有成群结队的中国消费者。他们大多是为“扫货”而来,购买的数量较多,即使是同样的商品都会挑选很多件。为此,有的商场甚至专门辟出结账柜台。

  此外,中国消费者在美国购物“很精明”,最大限度用最少的钱买最划算的货。他们通过商家提供的各种折扣和促销,以组合方式计算出优惠价格,并在结账前根据折扣方案做好最佳的搭配方案。

  国外产品如此受中国人的青睐,主要原因是便宜。同样产品在美国的售价比中国低,价格差大致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而质量甚至更好,所以很多中国消费者都利用到美国来的机会纷纷“囤货”。

  同时,美国完善的商品退换政策也为中国消费者消除了后顾之忧。在美国,购买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相应期限内享受“无条件”退换货服务,而没有所谓的“折扣商品、无质量问题不退换”等附加条件。即使买的商品存在明显的使用痕迹,只要在退货期限内,美国的商家都可以无条件退货。这些举动都体现了商家的恪守诚信以及对消费者的充分信任。

  美国商家忙着推销

  为了抓住中国消费群体,美国部分商家推出了中文导购服务。比如,国际品牌手袋Coach(蔻驰)在华盛顿周边的奥特莱斯店就有专门的中国导购,大大方便了不会讲英文的中国消费者。在一家美国诺蒂卡服装店,店内所有商品都有中文标注,上面写着服装类别、价格、折扣力度以及促销活动等信息。

  只要一看到是中国消费者,一些美国售货员就会主动推销产品,并以附送赠品、给更多折扣的方式劝说他们购买更多东西。

  “中国制造”的困惑

  “中国制造”在美国消费者眼中有着很好的口碑,美国消费者不仅接受,而且喜欢、看好“中国制造”。不过,“中国制造”绝大部分都只是低附加值的商品,“中国创造”或“中国设计”太少。部分中国消费者甚至认为同一种产品“墨西哥制造”要比“中国制造”更体面。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前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黄育川说,中国在过去基本上都是在生产中端、低附加值产品,以售价150美元的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为例,中国大陆厂商只赚了5美元,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提供的零件则赚了75美元,另外70美元则全部流入了美国苹果公司。

  此外,中国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上涨,部分国际品牌产品在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转为美国本土生产。在成本攀升的情况下,中国低端层次的生产需求已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

稿件来源:新华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