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大宗商品走势分化的一年,也是成本支撑和经济低迷等主导因素相互博弈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大宗商品整体呈现戏剧性走势。
2008年,大宗商品市场经历金融风暴,遍体鳞伤,无一幸免。
2009年,借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的东风,商品再度集体由低位回暖。
2010年,商品牛市走到巅峰,农产品价格普涨催生出新一轮通货膨胀。
2011年,这是大宗商品走势分化的一年,也是成本支撑和经济低迷等主导因素相互博弈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大宗商品整体呈现戏剧性走势:上半年信心满满,节节攀高;而下半年则一路俯冲,震荡下行。
2011年国内棉花现货、期货价格于第一季度冲高创下年内高点之后步入漫漫熊途,至10月中下旬触及国家临时收储备预案公布的19800元/吨托底价方才进入震荡筑底阶段。
1月~2月中期,供不应求是主基调,加之临近春节炒作下游纺织企业的补库需求,郑棉期价在2011年2月份再次创出新高,主力1109合约达到34870元/吨的历史高点。期价在创出新高后,高棉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郑棉于2月份见顶之后便开始一路震荡下跌。
出于保护产业链的初衷,政府在4月份开始干预市场,出台了新年度的收储政策,但规定的19800元/吨的收储价在当时28000元/吨期价下,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加大了期价下跌的压力。期价的跌势一直持续到9月份开始收储,期价也跌到了2万元/吨附近,在收储价格上方并且靠近收储价格的位置。此后虽然棉花基本面仍旧疲软,但在收储价格的支撑下,郑棉期价持续运行在窄幅震荡区间内。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