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十二五”劳动年龄人口料达峰值
发表时间:2012-04-11     发表评论

  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人口红利逐渐衰竭的压力.国务院发布规划称,"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增长势头将进一步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将开始上升。

  中国政府网刊登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2011-2015)规划并指出,将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规划称,十二五时期是中国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将呈现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等阶段性特征。

  "人口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此後缓慢下行,人口抚养比在经历40多年下降後开始上升,"规划称。

  规划指出,中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预计十二五期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

  所谓"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现状,最早提出中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的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在2月初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这也是人口红利衰竭的表现,应对之道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不宜出台刺激政策,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国务院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二五"教育普及水平将进一步提高,15岁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5岁。

  **提高城镇化率**

  规划并提出人口分布目标,城镇化率提高约4个百分点,限制开发区域内人口更多地集聚在县城和中心镇,禁止开发区域内人口总量有所减少,人口空间分布趋於合理。

  改革开放後中国经济已高速发展了约30年时间,但目前中国仍处於工业化进程当中.而伴随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城镇化,将极大改变中国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曾表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规划称,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乡人口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2010年末时,总人口为13.41亿人,城镇人口为6.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0%。

  民生保障方面,社会就业将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规划数据显示,十一五时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以下,但没有提供贫困人口数字。

  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之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2001年底时,中国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稿件来源:路透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