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核心人物?——上市纺企:股权激励倾向一线员工
发表时间:2012-04-20    作者:赵学毅 发表评论

  2010年之前,我们重点关注的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仅有2家推出并正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2010年~2011年,两年时间内共有10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预案,其中70%采取期权形式,30%采取限制性股票形式。

  股权激励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10多年前,就被认为是西方企业制度的“经典法则”而引入中国。然而,在中央和地方国有控股和全资企业中,股权激励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据笔者观察,在监管层的重压之下,近两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正风生水起,尤其是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团队稳定和战斗力,股权激励正向一线员工倾斜。

  专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仍显不足,而纺织服装上市公司虽然也有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但今年将要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激励对象涉及面一再拓宽,为整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设置树立了榜样。

  “攻坚战”打响

  3家公司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延续2010年快速增长的势头,进入2012年,股权激励的实施正风生水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7日,在年报披露刚刚过半的情况下,已有约190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公告,这个数字已超过从2005年到2010年所有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数量总和。目前我国约有15%的上市公司尝试股权激励。由于2011年年报披露尚未完成,因此选取2010年及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据上海尚道高管薪酬咨询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沪深两市共有167家公司推出较规范的股权激励预案,仅占所有上市公司的8%,且其中有近35%的方案已经停止实施。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仍未完全走出摸索阶段。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权激励实施的逐渐增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进入攻坚阶段。据WIND资讯最新统计,截至4月17日,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告股权激励实施进度的上市公司有168家。其中,已经实施的有84家,占比恰好为一半;股东大会通过方案的有8家,占比4.76%;董事会预案阶段的有50家,占比29.76%;其余26家则停止实施,占比仅15.48%。

  有专家认为,虽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近两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加上2011年的数据之后,目前我国仅有约15%的上市公司尝试股权激励,而在欧美成熟市场,提供长期激励的公司比重占到95%以上。

  笔者注意到,在2010年之前,我们重点关注的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仅有2家推出并正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伟星股份与报喜鸟);2010年~2011年,两年的时间内共有10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预案,其中70%采取期权形式,30%采取限制性股票形式。近两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公司是前几年的5倍之多。

  然而,2011年行业形势恶化、二级市场股价走低,3家公司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包括伟星股份、星期六与凯撒股份。行业形势变化使公司不能完成股权激励激励目标和二级市场股价低于行权价格是公司终止股权激励计划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正进入攻坚阶段。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