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用品业进入调整期
发表时间:2012-05-25     发表评论

  在经过前些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的黄金发展期后,中国体育服装品牌已全面进入调整期。业内人士透露,在过去一年,行业发展处于低迷态势,个别品牌的销售甚至出现了50%的负增长。从李宁、安踏、匹克等品牌企业传出的消息显示,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库存量也有所增加。与此相反,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国际品牌在华的业务却是高歌猛进。最近两年,二者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不断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与国内品牌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一份报告显示,国内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低,尤其在二三线城市,随着耐克和阿迪达斯进行品牌营销,各种低价产品相继推出,给国内品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一些企业负责人指出,这已成为他们多年来从事这个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马继龙指出,目前体育用品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在于前些年的高速发展是对行业先天不足的一个补偿,但现在补偿出现了过度迹象。“就像一个人需要营养,但补过了,也会有副作用。这种增长在弥补原来的不足时出了偏差,导致从2010年开始出现企业关闭门店的现象。就我掌握的数据来看,在2011年,有的企业关闭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另一个原因是终端库存数量过大,企业在去库存化过程中竞相打折等,导致了市场的整体萧条。”

  2012年伦敦奥运会召开在即,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是否能够随之出现转机呢?马继龙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指出,尽管从提高大众体育热情和关注度这方面来说,伦敦奥运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奥运会更多的是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对其他国家体育行业的拉动效果不是那么明显。

  近两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放缓,但并不代表这个行业就此撞上了“天花板”。马继龙认为,从目前来看行业调整可能会持续两三年,如果国际市场未见转机,也许还需要更长时间。但三四年以后,有一些品牌将会发生质的飞跃,会从一个地区性品牌成为全国性品牌,然后再成为国际性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也会出现令人骄傲的国际体育运动品牌。目前中国有两万多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生产加工为主,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企业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只有技术好、实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强产品创新力度,采取新的品牌营销策略。

稿件来源:国际商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