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旧将张志勇其人:从出纳到CEO
发表时间:2012-07-16    作者:孟岩峰 发表评论

  赛场上翻转腾挪的李宁终归未能在商场上重操娴熟技艺,这位名噪世界的前世界冠军身边的人也就此相继离去。

  20年前,张志勇还是在机关单位任职的一名小职员,而彼时的李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宁公司”)也不过一家虽存志向却规模微小的民营企业,谁也未能预料到,接下来的20余年里,李宁的扩张版图中会如此深刻地打上张志勇的烙印,而更让人未曾料及的则是,这位被李宁委以大任的职业经理人在完成对李宁的大举跨越后则又以离场言终。

  7月5日,李宁公司的一纸公告再次将这家迷失路口的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张志勇辞任行政总裁一职后,久藏幕后的创始人李宁不得不再度出山,统筹大局。

  而随着过渡期高管的重新换血,张志勇这位曾带领李宁从10亿销售额壮大至90亿销售额的汗马功臣也就此黯淡谢幕,留给他的是一个无关痛痒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首席顾问”之虚职。

  退位卸任后,张志勇似乎顷刻消失在了此前的聚光灯下,这位曾被业内评价为李宁最好的搭档也就此隐身,但关于他的话题则还在延续。

  “叫我老张”

  张志勇生于1968年,祖籍新疆,长于上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关,一路顺风顺水。

  但捧着“铁饭碗”的张志勇内心深处似乎有着新疆汉子特有的豪情,工作仅一年之后,张义无反顾地离职而去,多年后,张志勇轻描淡写地说,“那不适合我”。

  1992年,24岁的张志勇正值年少,也正是这一年,他再次以出纳的角色加盟了李宁公司。但光阴荏苒,12年一个轮回后,36岁的张志勇已然一跃成为李宁公司的CEO,而他对李宁公司灌注的血液也由此真正开始。

  或许源于草根出身,“学习”是张志勇早年在李宁公司最为明显的标签。

  李宁公司前员工、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对记者说,在他的印象中,张志勇如海绵般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善于学习的能力是其从李宁公司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而这也几乎符合张志勇众多同事对其的印象。

  而在张志勇的晋升之路中,李宁最早的搭档、现中国动向体育董事长陈义红则是个不能绕过的名字。

  张志勇的部将说,陈义红1991年加盟李宁,5年后任常务副总经理,彼时李宁虽挂帅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具体业务则全交由陈义红打理,也正是陈“主政”期间,李宁公司当年的销售额创出6.5亿纪录。

  但一切并未如设想般美好。

  在公司制定出10亿冲刺大关时,接踵而至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原因让陈义红的团队不得不就此停步。2001年,陈义红离职,在走出李宁公司大门前,陈义红举荐已升至财务总监的张志勇接任原职。

  了解当年往事的知情者说,事实上,早在财务部门时,张志勇就已经开始显示出对公司整体战略的关注,“作为财务人员,张志勇还会提交一些涉及到运营方面的报告。”

  接过大权后的张志勇并未依照既有路线行事,他的做法也与前任陈义红大为不同。在张志勇看来,在销售额不到7亿时,将所有资源配置到销售渠道才是拉升销量最为显著的办法,增加一个店面无疑就增加了一份销售额。而这也与此前李宁公司习惯通过大面积广告宣传造势扩大销量的策略明显不同。

  也正是此时,张志勇开始大胆启用“空降兵”,一大批具有成熟市场推广经验及零售经验的高管落地李宁公司,并负责开疆拓土树立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张志勇派遣的“空降兵”中,不乏一批拥有宝洁、可口可乐等国际公司背景的专业人士。而斗志满满的张志勇也从未以副总经理职务自居,并与员工一起参与培训、学习甚至研究讨论。

  而良好的氛围也让李宁公司的管理团队日益壮大,来自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竞争对手的高管也先后加盟李宁,重要的是,这些后来者不同程度地都充当了张志勇的老师。

  “我是一个从本土公司成长起来的CEO,很多东西都是自学的,很多培训课我都是和员工一起上。”多年后张志勇回忆说。

  而张志勇的部下坐在记者面前谈论起这个男人时则说,如今的张志勇从战略到营销管理再到终端销售,谈起来都头头是道,十分专业。“2004年之前,张志勇成长非常快,他可以吸收来自不同行业高管的见识,再加上思考转化成其自己的逻辑体系,并能运用自如。”

  事实上,在担任公司CEO的早期,张志勇的亲和力与执行力无不让员工敬佩,他很勤奋,按照常规思维,一个公司的决策者是不会事无巨细的,可是他非常努力,巡店的时候每天能走七八个店,上至分销商,下至导购员,事无巨细,全部问,不明白的一定要问明白,甚至连宣传海报或者墙纸稍微有污点这种事情都能注意到。

  2003年,李宁公司销售额突破10亿,陈义红未能完成的重任在张志勇身上得以实现。一年后,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内地体育用品公司的香港上市公司,张志勇担任CEO。

  张志勇率领李宁一众将士继续前行时,其他公司内部的口碑也更具影响,而张志勇则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谦逊本色,“他总希望员工叫他‘志勇’,或者‘老张’,但我们还是很敬重地叫他‘张总’。”

  独断专行?

  在李宁飞速成长期,所有的积弊似乎都被表面的光芒所掩盖,但铅华洗净后,此前已然积累的症结也都如洪水般倾泻而至。

  2010年6月似乎是李宁公司动乱的又一关键节点之一。

  彼时,首席品牌官 (CMO)方世伟、首席运营官 (COO)郭建新、Lotto(乐途)事业部总经理伍贤勇、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 (CPO)徐懋淳、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部(以下简称“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纷纷离职,而这一连串离职风波的背后,张志勇的关联因素则尤为明显。

  “除了CEO,所有带‘O’的职位几乎换了几轮。”李宁一名前高管看似玩笑地说。而另一名2001年便加盟公司随后离职的前员工则说,如今“我那个级别的老同事留在李宁任职的,绝对不超过5人”。

  而在李宁公司频频发生离职地震时,有一个现象却饶有兴味,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离职人士说,张志勇位高权重后,其对人才的任用,以及对公司的管理依然与最初的那个“老张”大相径庭。

  “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一名前李宁公司人士说。在其印象中,张志勇是一个和善且愿意与员工平和探讨业务的人。“起码在2004年之前,我们经常会就一些问题就行沟通交流,也会一起学习打网球,一起聚餐,一起野炊。他还会在开会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表扬某个部门,虽然就是淡淡的几句话,但是我们很受用。”

  在与员工打成一片时,在一大批离职员工的回忆里,有关张志勇此前的记忆也极具生动,“他会在员工提出可行性报告并仔细考虑后亲自当面表态,到底是支持还是否定。”

  但随着张志勇陆续派遣的“空降兵”渗透进李宁公司,原本和谐的管理关系也日渐脱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实例是,2000年初,李宁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青少年事业部”的新生部门,将产品定位在10-17岁的青少年人群。产品风格以休闲为主,并聘请了法国设计师亲自操刀主持,但运行之后,这一部门却招来其他高管的反对。

  “持反对意见的管理者认为,14岁之前的孩子根本没购买力与决定权,其次,渠道有些冲突,很多经销商担心青少年事业部作为单独的渠道开发会扰乱当下渠道体系,所以当时那个部门在开了不到一百家店,亏了几百万之后,取消了。”李宁公司内部人士说。

  事实上,这一未能执行下去的的“青少年计划”的负责团队正是张志勇招纳的第一批“空降兵”,而与陈义红内部选拔人才不同的是,张志勇则更为信任半路杀入的“空降兵”。

  类似于此的管理冲突层出不穷。一名曾与张志勇关系密切的市场部经理回忆,此前张志勇曾给其制定出规划,要求其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将所在部门业绩重新提升,但8个月后,这名被寄予厚望的中层管理者出差归来时,等待他的则是一个新的环境,“被调到其他部门,取代他的是张总安排的‘空降兵’。”

  而张志勇主导的内部管理乱麻还远不如此,其中混乱的另一个现象则是其所信任的“空降兵”也在上演着一波接着一波的人事变动。

  李宁公司前品牌总经理、台湾女子乐淑钰则是代表人物之一。

  2005年,43岁的乐淑钰加盟李宁公司,主管产品、生产、运营和市场。在此之前,这位以张扬著称的高管在广州中威日用品企业担任副总经理,擅长设计,因得李宁赏识则被招入麾下。

  但这个在公司地位仅次于张志勇与CFO陈伟成之间的女人留给李宁公司的时间也不过短短一年,离职之后,乐淑钰鲜为就离去的原因正面回应,但李宁公司的内部人士说,乐淑钰的离去并非巧合。

  “不止是乐淑钰,后来还有耐克聘请来的鞋产品总监、方世伟的接班人等,都是手握重权却短时间离职,一年甚至不足一年。”上述人士说,“除了CEO。”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