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已经成为伦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人们漫步伦敦泰晤士河两边,沉浸于古典与时尚有机交融的美景中,创意早已不知不觉地融贯于此,而这恰恰是伦敦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中,最环保最经济的一环 ]
全球首位提出“创意经济”概念的学者、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是个英国人。正是他,推动英国政府从1997年开始大力扶持创意产业,由此激发了一个古老的“世界工厂”向创意产业强国过渡。如今,创意产业已是英国经济一大支柱。
2011年末,他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在伦敦和纽约,创意产业是吸引人们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们去那里旅游的原因,这两个地方也由此吸引了包括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他认为,尽管创意产业只占国民经济10%或20%的比重,却是一国或一个地区“软实力”的基本要素。
而伦敦奥组委官方网站在奥运前公布的消息显示,伦敦奥运会有7000份直接合同以及由此带来的供应链,总共可能产生7.5万个商业投资机会,带来80亿美元的商机。80亿美元的商机,若与创意产业充分结合,亦将为未来伦敦催生新的、巨大的经济效应。
科技城:创意的集群
据伦敦发展促进署亚太区总监曹杰介绍,从唐宁街10号一直到伦敦市政府的这段路程,是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被称为Tec city,即“科技城”。“科技城不仅仅为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创造了环境,更主要的是,在高科技和创意产业中间,还有大量的媒体,它是高科技和创意非常完美的结合。”曹杰说道。
这座“科技城”,在短短三年之内,从起初的小型高科技企业集群,快速成长为伦敦数字、创意和高科技公司的领地。这个创业家集群最初只是东伦敦硅环岛周围那么一点,现在从肖迪奇、老街一直扩展到斯特拉福德的奥林匹克公园。公司也从最初15家左右增长到现在的300多家。
位于伦敦中心的科技城,可谓全球广告和市场营销的动力来源。目前有近2/3的国际广告机构将他们的欧洲总部设在伦敦,像奥美和WPP这样的公司都被伦敦多元文化环境,及其世界最大的媒体和娱乐中心地位所吸引。每一个创意行业都在伦敦安营扎寨,影视、音乐、出版……应有尽有。
科技城生动地证实了英国在创意产业,特别是数字媒体领域日益增强的实力。除美国之外,英国是谷歌、脸谱和推特网最大的市场。英国精明的消费者对新技术充满热情,是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因此,英国已经成为测试新想法的重要市场。
多样化的创意产业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扩张迅速,动漫业是扩张最为迅速的子产业之一。轰动全球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视觉特效便是英国动漫工作室的杰作。英国音乐产业产值约达50亿英镑,其中出口量占13亿英镑,出口的净收益比英国钢铁工业还要高。英国电视产业产值约为120亿英镑,在电视节目制作以及数码电视和动画方面享有优势。英国约有600个电视频道,每年制播2.7万小时的节目内容,且大多销往海外。
此外,英国设计行业也非常活跃,拥有超过4000家商业设计咨询公司以及很多自由设计师。设计业规模庞大,风格多样,设计业人才应有尽有。
可以说,创意已经成为伦敦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人们漫步伦敦泰晤士河两边,沉浸于古典与时尚有机交融的美景中,创意早已不知不觉地融贯于此,而这恰恰是伦敦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中,最环保最经济的一环。
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的泰特现代艺术馆,看似笨拙又古老,但它在伦敦成为世界一流创意之都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现代艺术馆创立之初,老建筑再利用的创意设计就吸引了全世界艺术圈和建筑界目光。
如今这个曾被弃置多年,占据泰晤士河岸绝佳位置的电力工业遗迹,已是世人注目的创意基地和时尚中心,也成为城市建设中“环保”最佳的诠释,创意给伦敦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
创意产业启示录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个独立的行业,它同时也参与到第一、第二产业中,有着很强的辐射性,对整体经济和各个层次的产业发展都有强有力的驱动作用,这一点已成为全球共识。
21世纪初起,中国兴起了大大小小的创意产业园。“2002年开始,我们有了很多被授牌的产业集群,相对正规。另外还有很多没有授牌的,没有受到严格监管。很多创意产业园的企业仅仅是把房子租出去。创意产业盈利模式到底是靠创意,还是房地产?”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迺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微博)》采访时表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并未将创意发展落到实处,首先体现在企业规模小与高赋税之间的冲突上。而政策执行不力、企业家急功近利等,也是阻碍中国创意产业深度发展的因素。
2011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达20.6%,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种必然需求。“希望看到‘中国制造’以外的一些中国的创意和设计,以及在所谓价值链高端的一些体现和发展。”曹杰说。
事实上,英国也曾经面临与中国同样的尴尬与困惑。20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已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国家急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此突破经济发展困境。
以约翰·霍金斯教授为首的英国专家学者提出了“创意经济”的概念,他认为,“任何活动,只要能够创造新东西,能够创造美,有独特的风格,能够通过共鸣、象征的方式创造附加值,都属于创意。”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亲自担任主席,此后英国历任首相都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
之后的十几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达到全球之冠,并与金融服务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
英国一直在历史上扮演着创新领军者的角色,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再利用。在传统制造业遭遇发展瓶颈的时候,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分担国家主要靠制造业创收的压力。上世纪90年代早期,泰晤士河两旁的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等企业被迁到郊外,市区内因此而留存下了很多空的厂房仓库。政府认为这些建筑仍旧具备价值,并没有将其拆掉,而是廉价租给画家、设计师等同样需要空间的文化人士。泰晤士河两岸后来渐渐形成创意产业集群。
张迺英认为,泰晤士河两岸的文化发展表明,伦敦在聚焦创新与创意的同时,并没有轻易摒弃历史的积淀,这是非常值得中国学习的,也对上海苏州河两岸改造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另外,在英国,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与古董市场等13个门类。比中国的创意产业分类更为细致,如此更利于政策扶持的细化操作及微观层面的执行力度。
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资金永远是最关键的问题。英国提倡政府、社会与企业自身集资相结合,文化机构多采用“三三制”资本结构方式:1/3的投入来自政府;1/3来自社会资金;另外1/3来自组织自身的商业活动等。这种政策引导既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化业发展减轻压力,也为文化业积极开拓挖掘市场起到了激励作用。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