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旱情和食品价格飙涨恐将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发表时间:2012-08-10     发表评论

* 联合国7月世界食品价格指数上升6%,高於2008年

* 德国商业银行开始限制农业投资

* 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师对出口限制发出警告

* 玉米价格触及纪录,因进口商抢购美国谷物

* 美国旱情恶化,世界焦点转向厄尔尼诺现象

  有关可能重现2008年粮食危机的全球警报周四升息,此前数据显示上月粮食价格跳涨6%,进口商争抢产量欠丰的美国谷物,帮助推升玉米价格至纪录新高。

  在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出炉的前一天,联合国食品机构对出口禁令、徵收关税和抢购风潮等可能出现的行为发出警告,这些行动在四年前曾加剧了物价的飙升.受逾5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影响,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急剧下降。

  "局面有可能演变成2007/08年那样的情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FAO)资深经济学家兼谷物分析师Abdolreza Abbassian对路透表示。

  "市场期望这一次我们将不会采取糟糕的政策并通过限令来干预市场.若不那样做,我们就不会看到2007/08年那样严重的状况.但若重蹈覆辙,什麽都有可能发生。"

  Abbassian补充说,稻米供应充足、经济成长迟滞以及石油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亦可能有助於抑制价格涨势。

  但已浮现讯号,显示出现规模异常庞大的提前采购和额外囤积活动.如果将一笔由墨西哥民间进口商接近纪录的一次性购买计入玉米销售数据中的话,过去一周的美国玉米出口销售就跳升至10个月来的第二高位。

  油价高企、生物燃料推广运用、天气恶劣、谷物期货市场窜涨和限制性出口政策,在2007/08年推高了2粮食价格,引发埃及、喀麦隆和海地等国的暴力抗议活动。

  然而,与需求驱动型的价格上涨不同,当前谷物价格的升势主要是受到美国中西部地区严重旱情的推助.美国农业部继上月把玉米产量预估调降12%後,周五料会在报告中进一步下调15%,就美国作物受天气损害的状况给出迄今最权威的评估。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指标12月玉米期货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已累计上涨逾60%,触及每蒲式耳近8.30美元的纪录新高.大豆期货同期跳涨3%。

  **银行遏制了对粮食的需求**

  价格飙升,让金融投机客在大宗商品市场扮演的角色再次成为辩论焦点.大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常被指责为2008年价格高涨的推手,不过学院派和政府研究结果对涨价根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德国商业银行(CBKG.DE: 行情)称,其曾加入另两家国内同业的行列,限制与粮食相关的投资活动,做法是从ComStage ETF CB Commodity EW Index TR中剔除农产品.这是一支规模仅1.45亿美元的小型大宗商品指数基金。

  该行拒绝说明做出上述调整的原因,但游说团体和交易商认为动机似乎很明显。

  "价格攀升正给银行的声誉带来风险,"曾任Global Agricap Fund基金经理的Alexis Dawance说道。

  "大谷物交易商可能对粮食和大宗商品交易产生更多影响,但这只是一部分情况...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这种情况还会一再发生。"

  全球主要谷物商在最近价格大涨中成败与否,还难下定论。

  其中最大的嘉吉CARG.UL公布5月31日止录得20多年来最低的季度获利,承认自己在长期以来如鱼得水的市场上翻了船.这是发生在美国旱灾之前的情况。

  嘉吉首席执行官Greg Page称:"嘉吉的全球市场供需分析,以及在交易方面的专业技术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强项,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没能在今年市场上有良好表现,今年市场除受基本面驱动外也受经济政治环境的驱动。"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月度指数更新报告中称,该组织食品价格指数7月平均为213点,较6月上涨12点,并回到今年4月水平.该指数篮子纳入了榖类、油籽、乳制品、肉类和糖。

  该指数上涨主要是因为谷物和糖价大涨,肉类与乳制品价格则几无变动。

  粮农组织称,7月指数仍低於2011年2月的纪录高位238点,但接近2007/08年粮食危机期间的水平。

  天气前景看上去不妙.尽管美国作物成熟,大多不会再受旱情加重的影响,但印度和澳洲等生产大国可能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作物年度价格不会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低於上年,而是会非常高."Abbassian称。

稿件来源:路透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