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收储政策托高棉价看似照顾棉农实际损害纺织产业
发表时间:2012-08-26    作者:吴法新 发表评论

  很久以前,我们看一部赵丹演的老电影《乌鸦与麻雀》,电影里面有个全民炒作棉纱的场景记忆犹新,解放前上海滩上炒作棉纱的人,有几个能逃过劫难的?香港纺织行业的前辈们,把棉花,棉纱视作“白老虎”,操作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骑虎难下”的尴尬。

  这3年来,棉纱和坯布进口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百年不遇的大行情,使得做棉花和棉纱生意的商人“一年赚了十年的钱”,这种赚钱效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场外资金入场。原本和纺织行业毫无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也前赴后继的加入海外采购的大军。银行也释放出大量的信用证的额度鼓励这种海外采购的热潮。我们的供应商,巴基斯坦卡拉奇一家著名的纺织企业,上个月的一天接待5批来自中国大陆的考察,参观,采购团。这位巴基斯坦朋友并没有因此而高兴,相反她忧心憧憧的对我说,由于短期内大量的来自中国的采购需求,使得当地一些小型企业异常亢奋,大量增添设备,增加人手,工人几乎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这样无形中推高了当地的原料,能源和劳动力成本,推高的当地产品的出厂价格,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短期内似乎热情高涨,但是一旦这些“短期需求”一夜之间散去,那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从遥远的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事件到中国本土山东的大蒜,生姜和棉花事件,历史上由于短期资金的疯狂炒作而导致的经济危机的例子屡见不鲜。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事件的结果就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历史不断地在重演。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 世纪末美国华尔街资本市场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现在,似乎泡沫蔓延到了中国的纺织原料领域。

  由于大宗商品国际采购涉及到的跨国交易方式,定价机制,结算途径,品质纠纷,与国内交易完全不同,在江河里能航行的船到了大海里未必照样能应付自如,触礁搁浅的案例倒是为数不少,如果我告诉你,江苏常州有家企业到目前为止还在艰难的消化2010年进口的库存棉纱时,你又做何感想?

  香港纺织行业的前辈们,把棉花,棉纱视作“白老虎”,操作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骑虎难下”的尴尬。

  棉花,棉纱,越来越像投机商品而脱离了生产原料的属性。价格波动也越来越受到资金面的影响而脱离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基本面。有一个时间段,由中间商的报价得知进口棉纱坯布的价格甚至比国内的价格还要高。而由于终端消费市场没有启动,大量的原料和成品库存积压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农民的农产品大量的滞留在批发市场和酒楼的厨房里,没有被终端消费者消费掉,最后的结局就是腐烂变质。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了真实的危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雪崩效应,小规模的局部性的崩盘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我们做过现场调查,在2012年春季的北京国际纱线展会上,三分之二的参观者不是纺织行业的终端买家,而是贸易公司和中间商。当时人们几乎一致看好未来的棉花行情。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主动去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

  中国政府采用收储政策托高棉花的价格,表面上是照顾农民的利益,实际上损害了纺织产业,如果从大的视角看问题,棉花种植也是大纺织产业链的一个源头环节。下游企业关门倒闭,上游企业未来如何生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量廉价质优的进口棉纱和坯布短期内冲击国内市场,其威力足以重创中国的纺织行业。等到我们缓过劲来,已经晚矣。掐死一个人,几分钟就够了,未来美好的远景有什么用。

  任何被作为炒作对象的商品例如棉花和棉纱,往往在第一阶段其价格超过了自己作为一般商品的价格成为生产领域囤积库存的对象,第二阶段则超过其作为资本的价格成为投资资金青睐的对象,第三阶段则是超过信用集聚物未来收入流的价格,例如银行释放大量的信用额度,贸易公司不做实物交易而从事代理开证的业务,棉花和棉纱成为金融衍生商品。在一个高度自由的货币和资本市场,如果某一种商品逐渐被资本化和货币化之后,就有可能取代货币,(棉花和棉纱成为金融衍生商品)这种行为一定会受到货币对之的惩罚,货币会让这个商品完全失去其所聚拢的信用,直至破产。

  棉花,棉纱等大宗商品长期走势是走牛的,问题是,你能在市场上活多久?

  本文作者吴法新先生是纺织行业以及国际贸易领域的资深专家,香港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香港JKN国际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经理。电邮:852190803@qq.com

稿件来源:香港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