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纺联: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加工产业链初成但隐患堪忧
发表时间:2012-09-19    作者:佟明彪 发表评论

  “随着纺织工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形成单独的产业链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今天举办的“2012年全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做了上述阐述。高勇指出,2011年我国进入再加工利用的废旧纺织品总量已经达到338万吨,占社会年存量的14%,并且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加工利用已经形成客观上的产业链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其中对废旧纺织品的指导意见就指出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共性技术研发,拓展再生纺织品市场,初步形成回收、分类、加工、利用的产业链。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于2010-2012年联合开展的实地调研表明,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已经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客观上的产业链。

  在上海和广州等地,主要借助政府力量,由专业的回收公司将废旧衣物分类回收,将符合标准的送往民政部和慈善机构,或作为原料卖给企业或加工点。而在北京、天津等地,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多为民间行为,一些回收散户将废旧纺织品集中到集散中心再做后续处理,据统计,北京专业从事此类工作的共有2000人以上。在浙江苍南地区,则形成了纺织废料回收利用基地,每年可处理上百万吨纺织废料,有2000多家专业企业,产值超过150亿元。

  产业链初成亟待规范管理消除隐患

  针对这一初步形成的产业链,业内人士指出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于2010-2012年联合开展的实地调研表明, 2011年我国进入再加工利用的废旧纺织品总量已经达到338万吨,占社会年存量的14%,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已经形成了客观上的产业链。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新兴产业链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管理缺失等问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程晧介绍称,目前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有回收渠道不完全规范,加工方式存在较大的环境和卫生安全隐患,产业管理缺失,发展规律不明等。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废旧纺织品回收从原料供应,到纺纱、制造,到销售、市场应用一应俱全。但是这个产业的源头还游离在体制和管理之外。从调研的结果来看,许多加工点是以家庭作坊为主,规模小,数量多,总量不大,有些还属于“三无”加工点,其生产环境恶劣,产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无保证,产品附加值低。另外,对于这个地下形成的产业,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手段,更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没有相关的技术支持。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提出了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纺织工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通过准入方式建立健全废旧纺织品定点回收和处理加工网络”,“建立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和质量标准、检测、监督体系”等措施。

  程晧表示,随着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新技术不断突破和应用,我国纺织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将引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