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届广交会]中国制造出招化解订单压力
发表时间:2012-10-17    作者:赖伟行/李震 发表评论

  有中国外贸“风向标”之称的第112届广交会前日正式开幕。虽然9月我国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在整体大环境未见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参展企业普遍对四季度订单情况持谨慎态度。

  在各种压力之下,中国制造遇挫越强。本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再度创下自1993年来的新高,首度升破6.26,即期汇率已经多次刷新纪录。而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06,亦为近三个月的新高。本报记者昨日调查了多家外贸企业,发现面对这一形势,广交会参展企业积极突围,除了采用锁定远期汇率、第三地结算等方式外,也有更多企业的优质产品直接用人民币定价,规避升值风险。

  有不少企业表示,相比目前的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暂时没有那么大。主要经营工具的尊臣贸易公司代表徐宏华透露,进入下半年以来,企业的订单后劲乏力,各个主要市场订单也出现了下降,即使是之前形势较好的新兴市场也不能例外。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确实比较稳定,但是近期兑美元重拾升势,对他们这类企业而言短期影响其实不大,但长期就有种“慢性自杀”的感觉,因为小企业的办法其实不多。

  “汇率现在实际上是有升有降,企业受益或受损的概率也相差不太多,暂时来看,风险还不太大。”新威集团的外贸部主管陈先生称,汇率浮动对他们企业的影响暂时不大,主要是由于汇率实际波幅尚在可预估的空间内。他表示,只要不出现单边性的增或减,对企业就没有太大影响,“不过,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会沿着升值的趋势发展。”

  本报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来争取主动、避免损失,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不断扩大。双鹿集团中银(宁波)电池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武军杰向记者表示,在其2亿多美元的出口总量中,有30%~40%是通过香港的进出口公司进行的,这部分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而其他地区的结算则还是用美元进行结算。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企业想到了新招。一家生产照明产品的外贸企业负责人黄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人民币升值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依然压迫企业的利润。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借道港币。

  广东中行外汇分析师胡年丰表示,最近因为港币兑美元比较强,在7.75附近,所以企业会有这种借道港币更划算的感觉。但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及港币都是升值,借道港币并非真的划算。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