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人均收入如何翻番
发表时间:2012-12-13 发表评论
十八大提出了GDP和人均收入两个翻番。人均收入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人均GDP的概念。据统计局的数据,过去1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的增长是不同步的。因此,若没有必要的改变,10年后GDP翻番,人均可支配收入未必翻番。如何在实现GDP翻番的同时实现可支配收入翻番,是有必要从现在起就要直面的问题。
过去三十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10.7%,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年平均增长8.6%,总量增长与人均增长相差2.1个百分点。照这样的增长比例,若未来10年经济年均增长7%,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平均增长5.6%,与经济增长将相差1.4%个百分点。如何“填补”这1.4个百分点的缺口,是实现两个翻番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办法是有的,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合理地调整现有国民收入分配环节。过去10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逾20%,国企收入增长也远超GDP,特别是国有银行收入甚至达到50%至60%的年增长率,近期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银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占全部上市公司收入的60%。所以,要“填补”人均可支配收益与GDP增长的“差距”,实现可支配收入的翻番,关键是政府和国企向居民“让利”。
笔者以为,下面几个方面做法有助于各方合理让利。
第一,提高存款利率。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居民存款超过40万亿。如银行存款提高一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将增加超过4000亿,按2011年大约28.7万亿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匡算,相当于居民收入增加了1.39%,可基本“填补”人均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缺口。这个数字每年随收入总水平的增长会有所不同,但作用很明显。在利率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受到多方批评的银行高利差带来的不合理的高收入增长,使得人为设定存款利率上限的合理性受到强烈质疑,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应该是合理、可行的。
第二,去年9月启动的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升到3500元的改革,个税按年减少1600亿,相当于个人收入增长1600亿。如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同样会增加个人年收入1600亿,再假设2012年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增长7%达到近31万亿,1600亿个税收入减少,相当于个人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会随着GDP增长而变,但对个人收入的直接增长作用也是很直接的。
第三,农村的人均收入不完全是可支配收入。因为农民必须在今年收入中留出明年生产资料的投入资金,比如种子、化肥、农具添置等等。现在对化肥、种子等农业补贴都补给相关企业,然后相关企业“酌情”降价。这种做法使得真正惠及农民的补贴大打折扣。如果生产资料的补贴按人头或按农户直接发送到务农者手里,让农民自己安排每年生产资料的资金,可以实质性地提高农民收入。当然,合理提升农产品价格以及建立更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机制,也有利于未来10年农村收入的持续增长。
第四,政府加大对教育、社保、医保的投入。因为政府提升这些支出没有直接增加可支配收入,所以过去比较多的关注点一直放在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加当期消费效应上。实际上,减支就是增收。当国民减少在教育、社保和医保上的支出时,其实际可支配收入就被“隐性”提升了。只不过需要一些更有说服力的量化计算,变无形增长为有形增长,提高国人对隐性收入增长的“能见度”,让政府的教育、社保、医保支出的增长成为助长“显形”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的一部分。
假如上述各项建议得到有效实施,GDP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缺口就可被“填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收入翻番必须以改革开路。政府减免所得税和加大社会福利支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重要措施。但实施这些措施必须伴随政府改变支出结构。因为税收减少是财政收入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增加,政府一般性支出非得相应减少不可,否则预算无法平衡。财政预算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硬约束条件。我们不能重蹈欧元区的覆辙,不能靠赤字靠透支未来实现翻番。因此,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国企让利也是收入翻番的另一重要部分,特别是银行提升存款利率,能直接产生居民收入增长效应。银行业长期依靠利差收益的经营模式,保护性极强的由低存款利率和高贷款利率形成的利差,不但使银行业多年都没能培养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产生了牺牲存款人利益和减少企业利润带来的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利率市场化,让市场配置资源防止企业利润减少带来的产业空心化,让合理增加的存款收入,推动消费的增长促进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也是势在必行的改革。
鉴于实现收入翻番目标存在很多需要突破的障碍,收入翻番必须伴随分配机制的改革,是全社会理该达成的共识。
过去三十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10.7%,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年平均增长8.6%,总量增长与人均增长相差2.1个百分点。照这样的增长比例,若未来10年经济年均增长7%,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平均增长5.6%,与经济增长将相差1.4%个百分点。如何“填补”这1.4个百分点的缺口,是实现两个翻番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办法是有的,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合理地调整现有国民收入分配环节。过去10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逾20%,国企收入增长也远超GDP,特别是国有银行收入甚至达到50%至60%的年增长率,近期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银行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占全部上市公司收入的60%。所以,要“填补”人均可支配收益与GDP增长的“差距”,实现可支配收入的翻番,关键是政府和国企向居民“让利”。
笔者以为,下面几个方面做法有助于各方合理让利。
第一,提高存款利率。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居民存款超过40万亿。如银行存款提高一个百分点,居民储蓄的利息收入将增加超过4000亿,按2011年大约28.7万亿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匡算,相当于居民收入增加了1.39%,可基本“填补”人均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缺口。这个数字每年随收入总水平的增长会有所不同,但作用很明显。在利率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受到多方批评的银行高利差带来的不合理的高收入增长,使得人为设定存款利率上限的合理性受到强烈质疑,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应该是合理、可行的。
第二,去年9月启动的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升到3500元的改革,个税按年减少1600亿,相当于个人收入增长1600亿。如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000元,同样会增加个人年收入1600亿,再假设2012年可支配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增长7%达到近31万亿,1600亿个税收入减少,相当于个人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会随着GDP增长而变,但对个人收入的直接增长作用也是很直接的。
第三,农村的人均收入不完全是可支配收入。因为农民必须在今年收入中留出明年生产资料的投入资金,比如种子、化肥、农具添置等等。现在对化肥、种子等农业补贴都补给相关企业,然后相关企业“酌情”降价。这种做法使得真正惠及农民的补贴大打折扣。如果生产资料的补贴按人头或按农户直接发送到务农者手里,让农民自己安排每年生产资料的资金,可以实质性地提高农民收入。当然,合理提升农产品价格以及建立更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机制,也有利于未来10年农村收入的持续增长。
第四,政府加大对教育、社保、医保的投入。因为政府提升这些支出没有直接增加可支配收入,所以过去比较多的关注点一直放在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加当期消费效应上。实际上,减支就是增收。当国民减少在教育、社保和医保上的支出时,其实际可支配收入就被“隐性”提升了。只不过需要一些更有说服力的量化计算,变无形增长为有形增长,提高国人对隐性收入增长的“能见度”,让政府的教育、社保、医保支出的增长成为助长“显形”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的一部分。
假如上述各项建议得到有效实施,GDP增长与人均收入增长的缺口就可被“填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收入翻番必须以改革开路。政府减免所得税和加大社会福利支出,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重要措施。但实施这些措施必须伴随政府改变支出结构。因为税收减少是财政收入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增加,政府一般性支出非得相应减少不可,否则预算无法平衡。财政预算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硬约束条件。我们不能重蹈欧元区的覆辙,不能靠赤字靠透支未来实现翻番。因此,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国企让利也是收入翻番的另一重要部分,特别是银行提升存款利率,能直接产生居民收入增长效应。银行业长期依靠利差收益的经营模式,保护性极强的由低存款利率和高贷款利率形成的利差,不但使银行业多年都没能培养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产生了牺牲存款人利益和减少企业利润带来的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因此,利率市场化,让市场配置资源防止企业利润减少带来的产业空心化,让合理增加的存款收入,推动消费的增长促进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也是势在必行的改革。
鉴于实现收入翻番目标存在很多需要突破的障碍,收入翻番必须伴随分配机制的改革,是全社会理该达成的共识。
稿件来源:中证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