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2-12-19     发表评论

农办机[2012] 62号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关系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和纺织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是实现节本增效、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试行),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在技术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试验示范,细化技术内容,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重点围绕棉花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促进棉花生产品种良种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步建立和完善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农业部办公厅
 
  2012年11月28日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试行)
 
  本指导意见针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机械化生产特点和生态条件而制定,旨在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棉花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和标准化、日常管理精简化、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发展。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
 
  同一种植区域应选择统一品种。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和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中选择短果枝、株型紧凑、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纤维较长且强度高、抗病抗倒伏、对脱叶剂比较敏感的棉花品种。
 
  (二)种子处理
 
  严把种子质量关。机械直播应选用脱绒包衣棉种,要求种子健籽率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种子纯度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播种前晒种2~3天,以提高出苗率。
 
  (三)土地准备
 
  1. 机采棉田块应选择集中连片、肥力适中、地势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业规模上,摘锭式采棉机一般要求地块长度在500~1000m,面积在100亩以上;指杆式采棉机一般要求地块长度在200~500m,面积在30亩以上。
 
  2. 严格掌握平地质量。茬灌地坚持在犁地以后和除草剂封闭前复平,要求地面高度差在5cm以内。
 
  3. 注重耕翻质量。作业前要填沟、平高包,做到及时平整;棉田四周拉线修边,做到边成线、角成方;机力粉碎棉秆,拾净残茬并带出田间;田间不得有堆积的残根、残物及其它影响机械作业的杂物。
 
  4. 耕翻深度在25cm左右(误差不得超过±1.5cm);行走端直,扣垡平整,翻垄良好,覆盖严密,无回垄现象;地表无棉杆。
 
  5. 播种前土地应做到下实上虚,虚土层厚2.0~3.0cm,有利于保墒、出苗。
 
  二、栽培
 
  (一)种植模式
 
  同一机采棉区域内,统一种植密度和种植行距配置,播种密度应>6500株/亩(穴盘和钵体苗移栽可参照执行),以便机械化采收作业。适合水平摘锭式采棉机的种植行距为76cm(或81cm、86cm、91cm任选一种);指杆式采棉机对行距无特殊要求,以等行距为佳;株高一般控制在80~100cm。
 
  (二)机械直播
 
  机采棉地块播种要求统一时间、统一品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下旬,采用精量播种机,铺膜、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播量1~2kg/亩,播种深度2~3cm,覆土厚1.5~2cm,出苗株数要不少于6500株/亩。要求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不漏行漏穴,空穴率<3%。使用1.2m宽地膜,单行76cm(或81cm)等行距1膜2行;71+10cm宽窄行为1膜4行。覆膜紧贴地面,要求松紧适度、侧膜压埋严实,防止大风揭膜。
 
  三、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定苗时间掌握在两片子叶展平后开始,1~2片真叶时结束。定苗要求去弱苗、留健苗,1穴1株,严禁留双株。遇雨后及时适墒破除板结,及早进行人工辅助放苗。
 
  (二)水肥管理
 
  棉花生育期间的水肥管理,应依据各生育时期需水需肥特性、土壤水肥状况和棉株形态特征综合确定。根据机采棉要求早发早熟的生长特点,前期重施底肥促壮苗,中期重施花铃肥保稳长,后期少施肥。确保中部集中成桃、集中吐絮,并使棉花长势均匀一致,有利机械采收。
 
  棉花追肥用耕播犁双箱施入,施前将肥料过筛,做到施足、施均匀、不漏施。初花肥:一般棉田在头水前5~7天,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0kg,施入深度10cm以上。花铃肥:7月20日后每亩施尿素10kg。后期不再追肥。棉花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基本同步,前期宜早灌,后期不灌。建议机采棉田轻培土或不培土。
 
  (三)杂草防治
 
  杂草是影响机采棉采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棉花生育前期,主要依靠播前喷除草剂和地膜覆盖抑制杂草生长。中后期喷施棉田专用除草剂及时除草。
 
  (四)适时打顶
 
  根据棉花的长势、株高和果枝数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10~20日,并按机采棉采摘顺序进行作业。早采的早打,晚采的晚打,最终应控制棉株高度≤100cm。
 
  (五)化学调控
 
  1. 株型控制
 
  机采棉要求第一果枝节位距地面20cm以上,因此应适当推迟头遍化调的时间。一般蕾期(8~9叶期)每亩用缩节胺1.0~2.0g,初花期用2.0~3.0g,盛花期用4.0~6.0g,打顶后用6.0~8.0g,株高要求控制在70~100cm。黄河流域雨水时空分布不均,需密切根据棉田墒情掌握化控时间和化控量,以塑造相对紧凑的株型,并促进集中结铃和吐絮。
 
  2. 脱叶催熟
 
  脱叶催熟效果直接影响机采棉花的品级、加工、储存质量和实收产量。应科学把握喷药时间、气温变化和脱叶催熟剂用量。
 
  脱叶催熟剂用量选择:一般每亩使用脱落宝(50%可湿性粉剂)20~40g+乙烯利(40%水剂)100~200ml+水60kg进行喷施。
 
  喷药时机选择:(1)田间棉花自然吐絮率达到40%~60%,棉花上部铃的铃龄达40天以上;(2)采收前18~25天,连续7~10天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低气温不得低于14℃。
 
  喷雾器选择:为达到喷雾均匀和棉花中下部叶片都能附着药剂,应尽可能选择带有双层吊挂垂直水平喷头喷雾器。
 
  作业质量要求:在脱叶20天后,田间棉株脱叶率达90%以上、吐絮率达95%以上。
 
  对晚熟品种、生长势旺、秋桃多的棉田,可适当推迟施药期并适当增加用药量,反之则可提前施药并减少用药量。



农博要闻推荐

大闸蟹瑶族长鼓舞


明年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发改委:抓紧研究制定农业转移人口市
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 城乡收入差
第二批32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授牌
发改委:明年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发改委明确2013年中央投资重点


 
  四、机械收获
 
  (一)采收前准备
 
  1. 查看、确定进出机采棉田的路线,确保采棉机可顺利通过;
 
  2. 摘锭式采棉机作业,棉田两端应人工采摘15m宽的地头,拔除棉杆,以利采棉机转弯调头;指杆式采棉机作业,在棉田的四角用人工采摘出机具入田的场地即可;
 
  3. 在田头整理出适当的位置,便于采棉机与运棉车辆的交接卸花;
 
  4. 平整并填平棉田内的毛渠、田埂,确保采棉机及运花车辆正常作业。
 
  (二)收获方式与机具选择
 
  棉花机械收获分为分次选收和统收两种收获方式。各地应根据棉花种植模式、种植规模、籽棉处理加工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摘锭式采棉机(选收方式),采收棉花适宜的行距为76cm(或81cm、86cm、91cm任选一种);指杆式采棉机(统收方式),采收棉花对行距配置无特殊要求,以等行距为好。
 
  (三)采棉机安全技术要求
 
  1. 随车必须备有防火设备, 每车应配备不少于4只8kg磷酸铵盐灭火器,用于初期火情的自救和控制;
 
  2. 严禁在采棉机上和拉运棉花的机车上吸烟,采收作业区100m内严禁吸烟;
 
  3. 采棉机在作业时,严禁在采摘台前活动;
 
  4. 采棉机在排除故障时,发动机应熄火,并拉好手刹。
 
  (四)收获时机选择
 
  在喷施脱叶催熟剂20天以后,适时观察脱叶效果,在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时,即可进行机械采收作业。
 
  (五)采收质量要求
 
  合理制定采棉机采收行走路线提高采摘质量。摘锭式采收质量应符合总损失率≤9%、含杂率≤11%、含水率≤11%的要求。指杆式采收质量应符合总损失率≤9%、含杂率≤11%的要求。
 
  五、机采棉清理加工
 
  (一)籽棉储存
 
  1. 对籽棉回潮率要进行检测,回潮率超过12%时,随时检测棉垛温度变化情况,升温快的棉垛尽早加工。
 
  2. 回潮率12%以下的籽棉可起垛堆放,但垛高应低于4m,且不易长期大垛堆放,要预防出现霉变。
 
  3. 成垛后一定要盖严压好,以防雨水进入出现霉变。
 
  4. 存储的机采棉要尽量做到早收的早轧,以防变色影响品质。
 
  5. 新采籽棉干湿不均,一般需起垛5~7天,使垛内籽棉干湿趋于一致后,再进行加工。
 
  (二)籽棉加工
 
  1. 摘锭式采棉机收获后籽棉加工
 
  摘锭式机采籽棉一般含杂率在8%~15%,含水率在9%~11%。因此,机采籽棉清理必须通过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经过多道烘干、加湿、清理工序后,才能进行籽棉加工。
 
  2. 指杆式采棉机收获后籽棉加工
 
  采摘后的籽棉首先经过场地籽棉预处理机,将籽棉中的棉杆、铃壳、尘土、棉叶进行有效地清理,然后再用人工手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进行后续处理加工,或将机采籽棉直接通过机采棉加工生产线进行处理加工。
 
  附件:
 
  农办机〔2012〕62号.ceb

稿件来源:农业部网站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