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集团资产水涨船高 旗下江苏阳光持续被吸金
发表时间:2013-01-17    作者:黄俊铭 发表评论

  阳光集团旗下产业众多,资产也是水涨船高,但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江苏阳光,却与赚钱无缘,股价持续低迷。上市公司本该是优质资产,现在反而变得不优质,反观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不但持续扩张,而且资金充裕。原来,这一切全在阳光集团的掌控之中……

  上市,是为了融资,有这么的一个集团,自己不上市,却同样能从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吸金,它叫江苏阳光集团(简称“阳光集团”)。

  阳光集团创建于1986年,是国家重点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扶持的33家行业排头兵之一,拥有毛纺、服装、生物医药、生态农林、热能电力、房地产、太阳能光伏等产业,构成了集团的多元化格局。

  阳光集团这些年发展得迅猛,净资产更是从1999年的5亿多元增长到现在的40多亿元。而阳光集团控股的江苏阳光,踏足资本市场十年有余,却与赚钱无缘,股价持续低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强大的反差呢?

  暗度陈仓的资产置换

  江苏阳光在上世纪末登上了A股市场,其时的净资产只有10.66亿元,营业收入5.21亿元,净利润1.14亿元。

  十年后,江苏阳光的净资产显著增长,达到32.2亿元,营业收入更是增长迅猛,达到33亿元,较十年前分别增长了3倍和6倍。

  2008年的财报显示,江苏阳光的毛纺、面料、服装三项主营的营业利润合计高达4.17亿元。由此得出,江苏阳光的营业利润增长也不弱。

  然而,江苏阳光合并报表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仅有1.47亿元,增长幅度只有20%左右。

  翻阅江苏阳光2008年年报,其当年的销售收入为33亿元,但银行短期贷款达18亿元之多,仅此一项当年便支出财务费用1.32亿元。因此,支付给巨额的贷款利息已经占了大头。

  江苏阳光主营的是传统服装业,如此大额的短期银行借款,不符合行业的特征。主营业务不需要如此大额的贷款,那么,钱流到哪去了呢?

  这个问题,得问江苏阳光的大股东阳光集团了。

  数据显示,2003年5月,阳光集团将前景广阔的房地产公司阳光置业转卖给了江苏阳光。难以置信的是,这个优质资产没有生金蛋,反而是坐享上市公司之成,不断消耗资金来扩张。

  为了满足阳光置业的资金需求,江苏阳光就开始为阳光置业输血,并一下子拔高银行贷款。

  2004年,江苏阳光公司流动负债23.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2.8亿元。这些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注入到旗下子公司—阳光置业,进行房地产投资。

  自江苏阳光从大股东手中收购阳光置业算起,累计投入超过6亿元,帮助其成为一家总资产超过12亿元的优质房企。

  江苏阳光对阳光置业的投入还没有产出,阳光集团就先入为主了,于2004年8月,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重新将阳光置业收回囊中。而这时,房地产市场价格正处在飙升之际。

  2009年10月,阳光集团在资本市场再度出手,收购*ST申龙,而拟注入资产便是阳光置业。此时,这家当年注册资本仅有6000万元的小公司,已经成长为江苏房地产开发20强,排名第7位。

  尽管最后阳光置业借壳上市没有成行,但阳光集团的目的达到了——腾挪自家人的资产,拿到了投资所需的资金,也规避了直接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监管。

  资本市场上的超值买卖

  或许是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头,阳光集团再次操刀,从上市公司江苏阳光吸金。

  从2008年开始,江苏阳光在原有毛纺、多晶硅主营之外,又开辟了新领域—热电。此举意在增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上市公司先后四次发布收购公告,分别出资1.27亿元、1.92亿元、2.16亿元和1.16亿元,收购阳光集团所属的新桥、璜塘、大丰及云亭四家热电厂,总计金额6.49亿元。而且,C.N.TEAM LTD这个公司在交易中频繁出现,个中关系,值得寻思。

  看似普通的买卖,其实内有猫腻,这四家被收购的公司与阳光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交易价格也与公允价值不符。

  以大丰热电厂为例,截至2009年6月30日,其经审计的净资产仅为1.96亿元,然而在评估机构的评估后,却将这家主营业务2008年亏损1710万元的公司评估增值2000万元,以2.16亿元的价格转给上市公司。

  由此,这四笔收购是自家人的交易,左手倒右手,最终钱的流向是往阳光集团的口袋里。

  隐形的委托贷款

  幕后的金主

  先是向阳光置业输血,然后多元化发展,江苏阳光自身已经“债台高筑”,每年还要支付大量利息。

  但是,江苏阳光的资本运作还不止于此,还对外进行委托贷款。

  资料显示,2007年12月,江苏阳光委托贷款3.6亿元给江阴顺丰[微博]生态园林有限公司;2008年1月,江苏阳光委托贷款4亿元给江阴市新桥镇投资有限公司。

  委托贷款嘛,得有担保人,这两笔贷款的担保人不是别人,正是江苏阳光的大股东阳光集团。

  众所周知的是,新桥镇投资是阳光集团曾经的大股东;而不为人知的细节是,顺丰生态园林有限公司与阳光集团的关系也非比寻常,公告双方交易的两个月后,在江苏某网站出现了报道“阳光集团先后投资6亿多元建成了占地2万余亩的阳光生态农林园、澄丰生态农林园、顺丰生态园”。

  综上所述,谁是这笔贷款真正的收益人呢?真正使用者很大程度就是阳光集团。

  继续吸金上市公司

  阳光集团所需的投资资金,正是从上市公司不断地获得。这不只是旗下的上市公司江苏阳光的作为,还有另一位低调的“输液者”——*ST生物。

  *ST生物与阳光集团注册地同为江苏省江阴市。看到*ST就知道,*ST生物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分别是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季度虽然总资产高达7.48亿元,但净利润仅有219万元,如果不是600多万元的投资收益,难逃再次亏损的厄运。

  在自身连年亏损,帐上流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ST生物也对外委托贷款。

  公告显示,2008年6月27日,*ST生物通过银行向江阴中盛服饰有限公司①提供贷款人民币5000万元,贷款年利率10%;2009年2月20日,委托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江阴支行贷款6000万元给江西高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②,委托贷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6%。

  签署两份协议时,*ST生物报告期内分别负债1.06亿元和1.6亿元。而这两笔的贷款最终使用人是阳光集团。

  阳光集团与*ST生物是什么关系呢?双方对此都保持沉默。

  值得注意的是,*ST生物的前董事长汪建平,曾任阳光集团副总经理,因此,说阳光集团是汪建平的“发迹地”也不为过。而早在2001年,*ST生物以3.1亿元的价格从阳光集团收购北京四环生物(4.21,-0.06,-1.41%)制品厂100%股权,当时四环生物制品厂的净资产仅有1.47亿元。

  很明显,阳光集团与*ST生物有着历史渊源。

  结语

  对阳光集团而言,保留上市公司的资源再投资,远远不及直接转移上市资源后再投资的收益,因此,阳光集团变相淘金资本市场的作为也屡试不爽了。

  阳光集团吸金上市公司,做到不露山不显角,成为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的一个典型——实质是关联交易,结果却似再正常不过的交易。

  注:①江阴中盛服饰有限公司则是阳光集团旗下的牛仔服装基地,投资金额1050万美元。

  ②江西高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7日,由阳光集团与全南县天龙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金1.2亿元。

稿件来源:经理人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