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品牌服装“扒版”成风 监管存盲区
发表时间:2013-01-23     发表评论

  记者发现,一些市民开始热衷于到大商场买下新款品牌服装,拿到服装裁剪店“照葫芦画瓢”做一件,再找某种理由将服装退回商场,商场和品牌代理商表示很无奈。

  裁缝做“扒版”生意
 
  22日,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国贸服装城3楼服装设计区。一家设计室女老板指着模特上的样装介绍,这些样装都是她们从哈市大型商场中知名服装品牌照样“扒版”做出来的仿版服装。记者看到这些样装,大多都是今年各大品牌的新款,除了没有商标外,衣服的面料、款式、做工、装饰的细节与正品十分相像。

  在另外一家高级时装设计中心,一位顾客正拿着件新衣要求该店“扒版”制作。据老板讲,要求“扒版”的人很多,这些顾客大多都是白领,对品牌时装比较熟悉。说罢,老板指着店内挂着的一件羊毛大衣称,这件大衣在商场卖1.5万元,在这里“扒版”只需680元。

  品牌服装价高

  “商场里一件品牌成衣动辄几千元,这样的价位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承受。”据市民赵女士讲,她在外企工作,单位同事穿着十分讲究,自己也常买一些品牌时装,可商场内的时装每年都在涨价,而到服装店“扒版”制衣,只要提供样版,其余面料、辅料和装饰物都由服装店负责,自己只需支付不足品牌时装1/3的价格,就能穿上与品牌同款式的新装,既体面又省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服装制作工艺的改良与提升,也是“扒版成风”的原因之一。

  监管存在盲区

  据一家服装店老板讲,现在许多网店直接到商场“扒版”,然后拿到这里成批量生产,1000元的小衫批量生产100元就能下来。

  据了解,服装的外观申请专利,可国内每一品牌时装每季都要出几百种服装款式,都办理专利权需要一定的费用,即使发现“扒版”现象到法院起诉,也会浪费时间也会加大成本,导致许多企业不愿申请专利。黑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李莹莹律师认为,对市场上出现的贴标仿名牌服装,工商部门可以依据法律查处没收。但对于“扒版”而非贴标的服装,除非申请专利,否则现行法律无法对此进行处罚。

稿件来源:sina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