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出口“失速” 前两月出口仅增长15%
发表时间:2013-03-22     发表评论

  目前,欧洲仍陷窘境,日本表现平平,唯一略好的发达经济体是美国。但数据显示,前两个月中国出口在美份额降至历史最低。1~2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5%,较同期出口总体增幅低了8.6个百分点。
 
  在2月份的外贸数据中,21.8%的出口增长掩不住背后的担忧:2月份北美、欧盟和日本在中国出口份额中仅占23.2%,此前该数据约为40%。
 
  出口占比下降,中国的外贸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是不是脱钩了?是何原因导致中国未能分享,或者说没有明显分享到美国经济复苏的好处? 

  市场冷暖企业自知
 
  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非农就业环比新增23.6万个岗位,失业率则由此前的7.9%降至7.7%,为2008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准
 
  美国全国住房建筑商协会(NAHB)表示,2月份美国住房建筑商协会指数为46,1月数据为47,是2006年4月以来最高水平。该住房市场指数是衡量住房建筑商信心的指标,反映对当前和未来住房销售的看法和潜在买家客流量。
 
  中国出口企业是否感受到美国经济增长趋好的信号呢?
 
  青岛金田纺织有限公司反映,美国市场只占公司整体出口份额的20%左右。金融危机后随着各种生产成本的增长,金田的产品价格也有所调整,可美国市场对此的接受度却较低。对今年的出口预期,该公司认为,美国经济“情绪”的好转对大众消费的提升恐怕没有那么快,尤其是非生活必需品。
 
  制造业或“短兵相接”
 
  目前,美国经济已有了较明显的转好迹象,但中国企业却乐不起来。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认为,随着美国提出5年出口倍增计划和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中美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将不可避免地“短兵相接”。重拾制造业的美国也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然,这会创造很多机会,但恐怕其中绝大多数‘饭碗’是留给自己的。美国是把自己的工业制造做大,可能会更加‘抠门’。因为贸易的互补可能会变为相互替代。劳动力成本过高是美国很长时间里制造业外移而虚拟经济发达的原因,次贷危机后美国开始有意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式。科技的创新和领先为美国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提供了可能,况且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不在价格而在技术。此外,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外屡屡因价廉遭到质疑的年代,许多人曾经认为转型升级是摆脱这一‘梦魇’的唯一出路,现在看来是不全面的。事实上,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却不能‘屏蔽’贸易保护主义。这部分产品有可能是日后贸易保护发生更密集的领域。未来应利用增强国际合作和重组国际贸易链的机会,充分做好国内市场。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