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倍增” 义乌求转型
发表时间:2013-04-24     发表评论

  在整体外贸需求未见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全球小商品之都”浙江省义乌市再次交出了令人惊喜的外贸出口成绩单:2013年一季度,义乌市实现出口36.8亿美元,同比增长3.8倍。推动义乌出口“倍增”的主导力量,是当地从去年8月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推行了一系列支持义乌小商品出口的外贸政策。市场人士感到振奋之余,也在思考相关改革的后续影响,习惯了“以量取胜”的义乌模式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出口“倍增”是“注水”还是“回归”

  义乌出口成倍增长现象,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了。2012年1-10月,义乌市累计出口同比增幅达到105.98%。今年1-3月,义乌市实现外贸出口36.8亿美元,其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7.9亿美元,是出口增量的主力。“市场采购,是义乌市根据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部署,在去年8月试行的新型贸易方式。”义乌商城集团总经理吴波成说。此前义乌沿用一般贸易的出口管理方式,由于小商品出口种类繁多,一个集装箱多达几十上百种,若按照一般贸易要求申报每一种货物并报检,现实中很难操作。很多外贸公司为逃避检查,经常做几单生意就换个公司名称,而且把注册地放在义乌境外。

  2012年8月起,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开始制定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如商检按照自检、验证、核查实施分类检验,可使80%左右的商品实现窗口审单放行。新政策试行一个月,义乌注册登记的外贸公司增加了1000多家,市场反应积极。然而,随着众多“义乌裔”外贸公司把注册地迁回义乌,一些外地城市出现了出口数据下降现象,有关义乌用外地出口额给自己“注水”的质疑也由此产生。“义乌近期的外贸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回归,是真实出口市场的反映。”金华市副市长兼义乌市市长何美华说,前些年,义乌很多出口集装箱拉出去了,外贸数据都没统计在义乌,而是统计在贸易公司注册地城市。让义乌出口企业在义乌“落地”,无论对理顺外贸秩序,还是对激发企业积极性,都有利无弊。

  经久不衰的外贸活力从何而来

  争议归争议,义乌市场的外贸活力一直是业内公认的。这种活力跟义乌市场结构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义乌出口以各类日用品为主,属于易耗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始终比较旺盛。另一方面,义乌市场交易品种多、单品超过170万种,出口地较早实现了多元化、覆盖了215个国家和地区,“抗风险池”的功能越来越强化。

  “义乌市场的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好掉头,加上各级政府部门不断优化经营环境,也是义乌活力的重要源泉。”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翁健平说。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有多远

  尽管数据乐观,外需依旧乏力、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依靠薄利多销取胜的义乌市场和多数外贸企业来说,转型始终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何美华说,义乌市场转型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商品结构、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都迫在眉睫。商品结构调整主要是提升品质,市场主体转型既要引进高素质买家,也要培育引进专业的中间服务商,包括推广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虚实市场融合。

  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说,今后一段时期,义乌要抓住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打造出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商业模式、贸易方式和政府服务,确保义乌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稿件来源:新华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