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面临劳动力不足之困
发表时间:2013-05-02     发表评论

  崔海凤(音)从事中国制造行业已有15年,她曾经缝制过生产足球用的皮革,后来通过努力当上了一家木质地板厂的仓库经理。 

  上个月,这个矿工的女儿将工厂制服换成了衬衫和裙子,开始在中国南部最大的城市广州的一家寿险公司接受客服代表职位的培训。 

  现年34岁的崔海凤说,保险行业更有前途,工作时间也灵活。崔海凤生长在中国中部贫穷的河南省。她说,我想多赚点钱,让我的两个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稳定的生活环境。 

  她的经历折射出正在中国发生的一个不可阻挡的变革。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预计,今年,中国与服务业(如零售、旅游和休闲)有关的工作岗位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将首次超过工业领域的工作岗位。 

  政府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服务业共创造了3,7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相比之下,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在内的工业领域则创造了2,900万个就业岗位。 

  服务业和工业对崔海凤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争夺日益激烈,这让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也为工资水平带来了上升压力。中国的工资水平已经在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增长。一些服装制造商因此把一些生产任务转移到了海外,不过,由于担心孟加拉等国的劳动安全,工厂所有者不得不考虑这么做的风险。 

  根据政府的数据,第一季度中国城市工人缺口创下新高。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月平均收入同比增长了12.1%。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的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Kelvin Lau)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没有缓解。制造商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状况不是周期性的,不是过了这段时间就能够解决。 

  在中国南部工业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渣打银行调查的将近90%的工厂所有者说,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今年将保持不变,或者变得更加严重。 

  服务业就业岗位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意味着中国政府长期承诺的经济转型正在进行之中,即从专注于出口的工业经济到由内需拉动的经济。依靠美发沙龙和保险公司,而不是钢厂和足球厂来制造就业岗位,将有助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 

  中国正在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不过,这对黛丽斯国际有限公司(Top Form International Ltd.,简称:黛丽斯国际)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这家胸罩制造商十多年前在中国东南部江西省设厂时,数百人在厂区外排队求职。如今,这家生产魔术胸罩和麦克珀森女子内衣(Elle Macpherson Intimates)的企业难以找到足够的工人让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多年来黛丽斯国际同那些为了利用较低成本优势而迁至内陆的工厂竞争员工。如今附近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家庭小店和卡拉OK酒吧将工人都抢走了。 

  黛丽斯国际主席冯炜尧(Willie Fung)说,随着一些城市的发展,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会越来越糟。总部设在香港的这家公司每年在诸如春节这样的长假过后都会流失至多10%的员工。他说,我们的人力资源部不得不给每一位员工打电话以了解他们不回来的原因。 

  巴克莱(Barclays)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表示,如今,维持中国工厂运转的数百万农民工对生活有更高的期望,并期待能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太平洋资源国际有限责任公司(Pacific Resources International)的董事长诺思通(Dwight Nordstrom)说,和其它工厂不同,他的员工通常一周只工作40至45个小时。工人的工资也比最低工资标准平均高出20%。 

  即便如此,太平洋资源国际北京工厂在过去几个月中有两位颇有前途的员工离职,这两名员工都去了零售业。诺思通说,虽然他的公司提供的整体福利待遇(包括保险和免费餐)价值更高,但这两名工人依然选择零售业,因为后者的实得工资高出了40%。这家工厂生产燃油和燃气锅炉零部件。 

  太平洋资源在东部城市苏州的管理人员汇报说,随着周边三星级酒店和餐厅纷纷开业,这里出现了全行业对工人的激烈竞争。诺思通说,他还抱有希望,因为该公司主要依赖高技能工人(其1,000名员工中有四分之一是工程师),和那些依赖低技能工人的工厂相比,太平洋资源旗下的工厂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 

  行业组织香港纺织业联会(Textile Council of Hong Kong)主席林宣武(Willy Lin)说,但对某些人来说,服务业永远更具吸引力,即使其工作时间较长或工资较低。他说,你在酒店工作你会身穿漂亮的制服。如果你告诉父母自己在前台工作,这也更好听。 

  新入职的保险公司客服代表崔海凤说,她羡慕自己在保险公司的同事,因为他们能够出差,并有足够储蓄买房买车。她说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买上房。 

稿件来源:道琼斯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