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日棉纺:机器换人 飞纱走线效率高
发表时间:2013-05-22    作者:沈兴国 发表评论

  一台旧式络筒机需4名工人看管,而全自动络筒机一名工人可看管4台,飞日棉纺织有限公司感受到了新老设备生产效率的明显差距。

  飞日棉纺织有限公司是浙江省绍兴县一家纺纱企业,目前拥有7万多锭生产能力。现在该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安静的空间、干净的地面、适宜的温度以及稀疏的人影,和原先多数纺企噪声大、粉尘多、室温高形成强烈反差。公司总经理王志祥坦言:“近年来,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让利润微薄的棉纺织企业感到吃不消,我们陆续进行技术改造,也是被逼出来的。”

  王志祥第一次尝到“机器换人”的甜头是在10年前。当时,王志祥看到纺纱前道设备清花机和梳棉机噪声大、占地大,两台设备每班还需要6名员工操作,按“三班制”工作计算,企业需要配备18人。为此,飞日棉纺投资300多万元引进了清梳联合机,投产后不但没了以往的噪声,减少了车间的粉尘含量,而且设备占地减少,更重要的是一班仅需一人看管,比以前节省了15名员工,而且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不少客户因此指定要飞日棉纺的产品。

  2010年,飞日棉纺趁着乔迁新址的机会,投资数千万元引进35台集体落纱的细纱机、15台德国和日本的自动络筒机等纺纱设备。公司员工反映,以前采用手工落纱,每天承担拔插的工作量很大,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现在这些挺累的工作全由机器代替,自己只要巡查设备,保证正常运转就行,感觉轻松多了。

  采用自动络筒机降低用工的效果很显著。据介绍,采用普通络筒机,需要4名挡车工来管,“三班制”需要挡车工12名。采用自动络筒机后,一名挡车工就可以管4台。每万锭节约用工50人以上,有效缓解了目前企业招工难问题。

  “近几年,我们陆续投入的技改资金已超1亿元,企业赢得了很多的客户,今后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企业还会深入推行‘机器换人’。今年已打算投入100余万元,引进自动理管机,减少这方面的人力投入。”总经理王志祥说。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