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立身的“岗位哲学”——纺织企业鼓励员工争当无私奉献的专精化人才
发表时间:2013-06-06     发表评论

  张小平: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人物事迹:际华3509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平先后获得武汉市“优秀宣传干部”、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服务职工“三万”活动先进个人、湖北省纺织系统“优秀思想工作者”和全国纺织系统企业报“优秀总编”等称号。

  2012年,张小平从党建“五个体系”开始抓起,在际华股份三级企业中第一家形成党建的五个体系实施方案和基层支部操作手册,接着参与生产经营“五个体系”的制订与完善,组织职工代表参加“五个体系”建设的跟踪会议,对中层干部开展治庸问责活动,有力促进了“双五体系”在企业的落实。集团公司检查组第一次来公司检查考评时,就对3509公司“双五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张小平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每天提前上班,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车间了解生产经营的难点,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倾听职工的各种需求,通过各种会议为职工释疑解惑;并展开思想引导,有针对性地编写宣讲材料,通过《九连环》报、黑板报、橱窗、局域网、LED等平台,向职工传达公司克难制胜的举措;同时建立关于职工合理化建议的常态机制,把职工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方面来,这样化解了职工的不良情绪,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发展。

  张小平倡导学习,带头自学,把“强化学习,提升素质”作为终身任务,一直把“市场竞争的唯一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作为座右铭,抓领导班子的学习,以学习来“知形势、明任务、找对策、定措施”。同时,张小平也挤时间自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理论修养,理论联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012年,张小平带队走访了60多户职工家庭,慰问老党员、困难职工共86名,为患大病职工捐款、捐助共8.43万元,还为8名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通过改造公司单身宿舍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成为职工的“贴心人”。  □ 际华3509公司虞炬

  别建兵:挑战新技术新领域的“犟劲”

  人物事迹:别建兵秉承着挑战新技术、新领域的“犟劲”,在设备维护检修方面是名副其实的佼佼者。他多次成为公司先进个人,2012年还被授予公司标兵称号。今年快退休的他,依然为企业生产出高品质纱线努力拼搏着。


  没有哪一种美丽能胜过责任,没有哪一次感动不源自爱心,没有哪一种成功不基于努力。别建兵是悦达集团纺纱二厂清梳联工段长。作为纺织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在岗位上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2006年,别建兵入职悦达纺织园,参与了纺纱二厂的筹建、预埋、划线、搬迁、设备安装到正常生产的全过程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去年被聘为设备工程师。“技多不压人”,技术出身的别建兵结合本工段的工作特点,大胆进行创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效率,他积极对设备运转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以及设备自身的缺陷进行合理化改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他对清花FA002抓棉机打手法兰盘的改造,使设备运转效率得到了提高,并在棉纺织行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他建议拆除清梳联机组清花激力风机,为公司节约了成本;他对25台A186型梳棉机龙头增高的改造,降低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成纱的纱疵;他对FA231C梳棉机吸风口的改造,提高了棉网的质量;他对FA203B梳棉机安全罩的安装,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公司新品开发中,他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达到了最终的预期效果。

  别建兵对自己的技术从不保留,不仅向新职工言传身教,还传授他们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知识。胥保国从纺纱二厂建厂以来就跟着别建兵学,刚进厂什么都不懂的胥保国,在别建兵的耐心教授下,现在已经是个技术全面手,并且已经是清梳联二队保全队长。

  别建兵在生活上对新来的职工非常关心,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记得一天中午,胥保国在加班时脚被钉子扎伤了,别建兵知道以后立即把他送到了医院,并嘱咐他要好好休息,不要担心工作上的事,在其住院期间还多次到医院探望。  □ 悦达集团嵇玉贵

  刘芬:辛苦在有追求的人眼里没有位置

  人物事迹:刘芬具有优异的操作技术水平、爱岗敬业的操守、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她的产质量指标连续多年领先车间同工种职工,近年来先后被授予泗阳县“三八红旗手”、泗阳县“青年岗位能手”和宿迁市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今年32岁的刘芬是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后纺车间烧毛工段的挡车工人,1997年6月进公司,一直在后纺车间从事烧毛挡车工作。

  烧毛工段是绢丝生产线的特有工艺,该工种是用煤气火烧去绢丝的毛糙部分,提高绢丝的洁净度。车间温度高,工作环境差,夏天的温度可达35℃左右,劳动强度大,且操作技术要求高,一般人不愿意干。刘芬进厂后,就热爱上了这个艰苦的工作。由于她聪慧好学,加班加点钻研操作技术,很快就以娴熟的操作技能名列班组前茅,成为后纺车间烧毛工段的操作能手。

  在烧毛岗位上工作至今,她不怕苦、不怕累,在日常工作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她上班从不迟到、不早退,经常为了公司的生产任务加班加点工作,并且不计报酬。在后纺车间提到她的名字,大家总是树起大拇指,一片称赞声。

  刘芬平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断探索烧毛生产工艺,进行烧毛工艺改革。她与姐妹们共同探讨烧毛操作法,并成功摸索、总结出了改进烧毛接头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烧毛生产的效率。过去一个人只能挡一台车,现在一个人可以挡一台半车,提高效率达50%,这在企业目前人手紧张的情况下,非常难能可贵,受到了公司的嘉奖。

  前几年,刘芬主动配合公司生产处的技术人员,与班组姐妹们共同进行烧毛火候的研究,减少色纺绢丝的色差,使色纺绢丝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并于2008年12月顺利通过了省级鉴定,2009年3月荣获第七届江苏省纺织技术创新奖。同时,公司的400支特高支绢丝、丝麻混纺纱、丝棉混纺纱和丝竹纤维混纺纱等国家级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也都凝聚了刘芬的心血和奉献。□ 苏丝股份公司徐军

  王建环:领衔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人物事迹:4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王建环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帛方纺织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由帛方织布车间织布指导工王建环领衔,成为山东省纺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团队荣获的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王建环就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在干织布挡车的日子里,她总是用规范的动作处理每一个细节,从巡回到处理停台,她自己给自己当裁判,自己与自己比速度、比质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操作技术,特别对机下打结进行了研究改进,提高了速度与质量,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2005年山东省操作技术大赛期间,王建环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行动不便,能否取得好成绩,大家都替她捏着一把汗。但王建环的信念是坚定的,她努力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一举夺得本次大赛喷织工序第一名,并创下了山东省机下打结最高纪录。

  2006年山东省棉纺织喷气织机操作技术大赛暨全国选拔赛期间,她正休产假,生育后几个月未能上班。短短十几天的训练能否使她的参赛水平恢复到以前,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她心里清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她把孩子托付给婆婆,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当中。比赛时,因比赛场地在外地,她带着婆婆和仅仅6个月大的女儿一同前往,凭借坚实的功底和永不服输的信念,以全省第4名的成绩拿到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入场卷。为了圆满完成最后一搏,她索性给不到7个月的女儿提前断了奶,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训练上,最终获得全国棉纺织行业织布工(喷气织机)职业技能比赛第3名,并创造了机下打结最高纪录。2012年,她获得了国务院的特殊津贴。

  尽管那么多的荣誉笼罩着王建环,但她一点也不骄傲。作为一名织布指导工,她在不断提高自己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手把手地教授新学员,并做好老职工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2010年,作为车间QC攻关小组副组长的她带领成员攻关完成了《利用ZAX-190喷气织机织造超低纬密工业用大卷装布》课题,为公司创造效益22万元。□ 帛方纺织徐争利

  秦军:59分钟做出一条挺括漂亮的西裤

  人物事迹:36岁的工艺师秦军性格腼腆,他信奉的是“一技傍身走天下”的朴素立身哲学。他长得大手大脚却有着绣娘一般的精巧。在他的创新实践下,工厂现在已经把原来西裤的108道工序优化至86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你能想象59分钟就可以做出一条挺括漂亮的西裤吗?在一次全国服装(西裤)制作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江苏红豆集团西裤厂的工艺师秦军,以比女性都娴熟、细腻的缝纫技艺,用59分钟完成了一条西裤的制作,获得比赛亚军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也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参赛者。而按照传统制作工艺,完成一条西裤需要108道工序,平均耗时要达到一个半小时。

  在红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秦军的名字。对他来说,“缝纫是一门精彩的手艺,越做越想做”。按制作工艺,制作一条西裤需要涉及剪裁、缝纫、熨烫等108道工序,要运用多种机器,换6次线、跑6次烫台。善于思考的秦军认为,要想提高一条西裤的制作速度,关键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少换线、少跑烫台。

  裤子是黑色的用黑色线,而袋布是白色的用白色线。一般人按照做裤子的顺序先做前面再做后面。而他做的时候就把前袋和后袋这两个步骤并到一起做,这样就少了一次换线。另外,别人都是做好裤子再剪线头,而他就是做到哪里剪到哪里。除了巧做,秦军又跟108道工序较上了劲儿。为了提高西裤制作的熟练程度,秦军不但在工作中加强练习,而且把业余时间也利用起来。参加全国比赛前的几个月,他每天都花2个小时的中午休息时间练习做一条西裤,光练就“练成”了几百条西裤。秦军做了近百次的尝试后,终于只需换3次线和跑3次烫台就可以快速完成一条西裤的制作。当他在车间里第一次花一个小时做成一条西裤时,别说同事看得眼花缭乱,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在他的创新下,工厂现在已经把原来108道工序优化至86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红豆集团红轩

  董校领:用高尚体现价值 用工作营造幸福

  人物事迹:自从2010年入厂以来,董校领始终抱着一种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他时刻铭记当兵时的人生格言“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你我他”。他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认定只有在辛勤的工作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董校领是一个普通的巴州人,也是富丽达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从2010年入厂开始,他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始终抱着一种认认真真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他时刻铭记当兵时的人生格言“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你我他。”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只有在辛勤的工作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也许你会不经意间把脚下不起眼的螺丝钉踢开,可是他会把它一一捡起,用在机器上。走在马路上,他会随手捡起路边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投到垃圾箱,减少白色污染物。因为保护环境,杜绝浪费需要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也许在你休息时,却有一个人围着机器刻苦钻研专业技术,那就是他。

  正是无数次的实践,董校领找到了设备检修的小窍门。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也是充实的,董校领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同事当成了兄弟,把领导当成了朋友,他在富丽达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与周围的人携手共进。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呵护、关爱。任何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孤立存在,他们的成就和进步都融入了很多人的心血、真诚和智慧。因此董校领常怀感恩之心,图报之情。近些年他都义务献血,想到自己3000多毫升的血液能挽救那些急需血液的病人,他心里会荡起一种幸福感。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干”:违法的事不干,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不干,违背良心的事不干。他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巴州人,用真心和真情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社会。  □ 富丽达集团倪红梅、宋有常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