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服装走向世界还差什么
发表时间:2013-08-29     发表评论

  虎门是东莞市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强镇,以服装业为支柱,有2346家服装生产加工企业,40多个服装市场,被誉为“中国服装第一镇”。但其特色就和东莞其他制造产业类似—本地出来的国内一线品牌寥寥无几;尽管有1万多家服装商铺,重心只在“生产批发”。
  难怪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前段时间还一改传统思维,直接就把“买衫游”当作主菜,把那些沉重的近代历史遗址当作小食,竟也吸引了大批主妇们慕名而来,疯狂买厂价衣服,以至于主管部门都心动了,反思是不是虎门旅游以后都得这样搞才能保持名气。设想一家子到了虎门能各得其所:小孩能爬炮台,妈妈能买靓衫,爸爸负责开车、埋单、找酒店,似乎都满足了刺激消费的各种要素。当然了,这是有点反讽的,毕竟真想去怀旧历史的,未必对时尚消费着迷,而历史遗产前也不是非得要车水马龙才叫有面子。
  于是又要说到虎门没有著名设计师群体的短板,说到底,还是文化匮乏使然的。历史人文氛围再深厚,如果不能坐上时代列车的话,依然不能产生创意及经济效益,何况虎门的历史文化其实很单一。北京比西安成功,不是因为北京比西安历史更悠久,而是北京有国际化舞台和资源。同样的,上海和香港,没有太长的历史年表反而成了时尚的集中地。设计师作为一种商品要素,要持久增值,就要生存及自我发布在国际大城市,在信息、概念、灵感、品味上保持和国际同步,否则只会故步自封,越做越山寨。
  相比之下,社会分工决定了虎门本质上还只是个生产及批发基地,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至于产业链高处的设计、品牌、广告、营销在虎门是没有施展空间的,因为当地老板只会关心今年什么好卖。虎门即使能不断吸引师奶买厂价服,相比全国庞大的线上及线下市场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厂家重心还是在大规模的制造及分销衣服上,甚至连在网上开店都没动力。
  这似乎就是许多珠三角城市生产批发基地的现状,概念上是世界第一的,实际上只能是数量上的第一,而不是品牌第一,价值链的第一。即使都想到打造品牌,终究还是为赚取更多现实利润而不是为核心竞争力着想。耐克的经验已经被说了一万遍,可是在许多地方依然是学不来、不愿学的,这当然又是理念问题了。

稿件来源:羊城晚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