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已至,无论是各大商超百货还是网店平台,保暖内衣的销量都一路看涨。而与此同时,相关的举报投诉也周期性地提高。
在一家知名电商平台上经营保暖内衣网店的小刘介绍,进入新年以来,由于春节送礼商机的临近,最近一段时间网店发送货已是连轴转。“礼品市场和三四线欠发达城市,是所谓功能保暖内衣最好卖的地方,而且顾客售前和售后的维权意识都比较薄弱。”
小刘毫不讳言:“如今的保暖内衣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基础保暖了,‘自动发热、活血化瘀、强身抗病’等各种功效五花八门。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些是花招”。
事实上,近年来,南极人、俞兆林等不少知名品牌保暖内衣都被先后曝出涉嫌虚假宣传的负面新闻。作为不少家庭秋冬必备品的保暖内衣,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高科技噱头:虚假宣传屡禁不止
作为功能新服装,保暖内衣军团除了恒源祥、上海三枪、南极人、浪莎等知名品牌外,近年来优衣库等外资新军品牌也纷纷挤入这一市场,足见市场容量之大。
然而,短短十余年间成长起来的保暖内衣行业乱象却一直未能根绝,反而在电商渠道的兴起中变得更为复杂隐蔽。加之保暖内衣本身供热的标准体系、内里材质的优劣鉴定均存在一定的消费认知偏差,由此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也屡有发生。
如今在各大电商平台输入保暖内衣搜索,诸如“纳米”、“竹炭”高科技、环保元素以及热力卡、莱卡、塞维卡材质等广告宣传五花八门。在这些看似高端先进的产品技术描述中,消费者往往会被其所谓的优良保暖率所吸引,并同时迷失在复杂专业的科技术语中。
“纳米和竹炭是最热门的两个概念,所以但凡产品能靠着这个概念的,厂商都对这个宣传点无所不用其极,夸大做文章。然而,真正纳米材料的使用量和使用材质的级别却很少有消费者关心,这也造成了厂家宣称的使用效果与消费者实际感知之间存在差距。”服装行业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也是行业内不成文的规矩,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近期就有国内非常知名的连锁服装品牌因为过度宣传其所谓“纳米绒产品”而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质疑。这类将廉价原料带上“高科技帽子”的做法本质就是虚假宣传。
记者在一些电商网站上还看到,不少保暖内衣还宣称以“远红外线技术”进行保暖。这批自称使用日本纺织原料的保暖内衣宣称含有红外线功能,穿上后能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人体免疫功能。
而另一类在目前公司白领女性中颇有市场的保暖内衣则宣称是以磁疗功能刺激人体内部微循环质量,增加肌体供血供氧量,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有减肥纤体、美容养肤等林林总总的特殊功能。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的保暖内衣店主进行询问。谈及旗下所售的磁疗、红外线等特效的保暖内衣,店主均对实际效果言之凿凿。但当被问及专利出处以及具体发热原理时,这些店主则多以商业机密为由搪塞而过。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总结了发热内衣市场目前的几大陷阱,比如在终端销售环节,企业业务人员故意混淆保暖与发热、普通纤维与发热纤维、保暖内衣与发热内衣的概念,把普通的保暖内衣当发热内衣卖,误导消费者。此外,还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使用远红外纤维等非发热纤维,却在产品标识上标注成发热纤维,从而欺骗消费者。
同时,在各大消费者交流的社交网站中,有关保暖内衣导致皮肤过敏、血液循环不畅、出汗后有异味、洗涤后严重褪色变型的案例相当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类特效产品大多来自于知名度较低的品牌,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购买后出现问题都遭遇了退换货困难、霸王条款欺客等情况。
成为虚假宣传、假冒伪劣重灾区的保暖内衣市场亟待肃清,而有关部门对于行业乱象的公示和警告也一直未曾停止。此前,中消协就曾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要挑选有黄底黑字“发热内衣标示”的产品。只是源源不断的投诉说明,这些警告的实际收效不明显。
知名品牌亦问题重重
集中在保暖内衣大型品牌身上最多的投诉,则是其最核心的宣传诉求点——有效保暖。而即便是享誉全国的保暖内衣公司,也不止一次在这类功效的虚假宣传上栽了跟头。
数年前,国内知名打假人士王海就曾向保暖内衣品牌南极人提出虚假宣传质疑,备受关注。
彼时王海购买南极人相关产品后留证送检,经相关部门检测后得出结论:“南极人金唛驼绒保暖内衣与标示不符,夸大保暖性能。”王海方面援引有关公证处的公证证明其产品夸大保暖性能的现象,且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并非偶然。
据悉,当时送检的“南极人”驼绒内衣五项明示中宣称其保温率为55%-80%,最终检测出的保温率实测值仅30.20%。而根据“南极人”公司此前官方明示的企业标准,驼绒内衣保温率低于32%者即属于不合格品。
不仅如此,该款内衣的面料成分也被指与其所标示的内容存在严重不符。标示内容称驼绒含量6.3%、羊毛0.3%、聚酯(PTT)70.2%、粘纤23.2%,而实际检测却是涤纶含量66%、粘纤34%。
一时间,曾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中消协“315”标志使用产品的南极人保暖内衣成为揭开行业内幕的导火索。作为国内第一代保暖内衣开拓厂商的上海俞兆林公司也曾因产品检出的保温率以及内含材料与宣称不符,而遭到空前的舆论压力,甚至一度传出被迫倒闭转手的消息。
除了部分厂家正品存在猫腻行为之外,通过电商这个便捷渠道进行假冒仿造保暖内衣的情况也在最近几年明显抬头,已经引发有关部门的重视。
借名牌傍身的做法成为这类不法行为最大的特征。2011年6月,义乌市公安局在一租用地下室内查获价值近13万元的假冒保暖内衣及内衣制作辅料。后经犯案人供述承认,其在自己经营的淘宝网[微博]店已先后销售假冒内衣总额超过27万元。
根据该犯案人供述,通过印刷假冒“南极人”注册商标的内衣包装盒等纸制品,以及向他人定制假冒“南极人”注册商标吊牌4万余张,再通过周密的造假上下游一条龙订购了4万余只用于加工假冒“南极人”注册商标内衣的领口商标,交由他人加工后,他便堂而皇之地以“南极人”品牌进行销售。
监管存在“无人区”
在2004年11月1日《针织保暖内衣行业标准》(下称“标准”)出台之前,处于行业标准真空期的本土保暖内衣行业可谓一片混战。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行规出台已近十年,那些寄生于三四线偏远城市和电商网络角落的保暖内衣生产商,仍在搅乱着整个行业的秩序。
在广大的农村市场,这类保暖内衣的行销情况一直都颇为乐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在标准颁布后数年,我国一些农村市场销售的保暖内衣的包装标注上仍看不见明显的变化。
前述行业人士分析称,能对企业生产环节和宣传过程中真正形成制约的是产品所明示的执行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但目前针织保暖内衣的2004版行业标准仅为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企业可根据产品情况自愿选择。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部分生产企业“选择性无视”。
小刘介绍,农村市场和电商市场有别于相对成熟严格的一二线市场,一定程度上仍是监管的“无人区”,不少像他这样的商户都是看准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赚了几年快钱之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与此同时,福建、山东、四川等地多个县市近年来接连曝出假冒保暖内衣遭查处的案例。比如,2010年末,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工商局查处并通报了一批涉嫌假冒“皮尔卡丹”及“老爷车”品牌的保暖内衣,单次缴获假货价值便超过万元。不难发现,这类制假售假案件已呈连年频发的态势。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