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在安徽省是个产棉大县,2012年前每年植棉面积都是在60万亩左右,然而随着各项政策的调整,粮棉比价的差距逐渐拉大,无为县的植棉面积一年比一年减少。无为县棉花协会于本月5号——10号,在全县重点产棉乡镇的50个调查户,对2014年全县植棉面积进行了调查了解。调查的结果显示:其中37户植棉面积减少,50户共有耕地面积452.5亩,2013年植棉面积为204.1亩,占耕地面积的45%;2014年植棉面积169.9亩,占耕地面积的37.5%;比2014年减少70.02亩,减少的比例为30%,减少的幅度非常大。2013年全县植棉总面积为37万亩,按理论数据推算,2014年实际种棉面积只有25.5万亩,再剔除已划归鸠江区的白茆、二坝、汤沟三个乡镇的实际种棉面积,2014年实际总植棉面积为18.5万亩左右。昔日全省第一产棉大县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风光。调查座谈中,很多老棉农感叹地说:是市场改变了我们,我们不得不跟着市场走。植棉面积年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政府有关政策调整,今年国家不再搞“临时收储”,为防止植棉面积大起大落,国家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这就意味着棉花将全面走向市场。放开后,棉农心中无底,而种粮食国家早已公布了今年的收购价格,心里有底,所以棉农纷纷弃棉种粮,不担风险,改棉农为粮农。
2、土地流转。根据现行的土地政策,在农村土地相互流转,每亩500-700元不等。通过流转的棉花地,绝大部分改种水稻,因种水稻可以大面积的使用机械化操作,方便管理,能达到规模效益。而种棉花在内地暂时还没有使用机械化操作的先例,有的棉农主动放弃,把土地转向他人,而接收土地的人都没有种棉花的想法。
3、粮棉比价。种一亩棉花需要八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全过程,而且全靠手工操作。从收益上算,丰收年头一亩棉花全县亩均产值在1800元,除去成本,只有1300元(人工除外);而种一亩玉米,一年收两季,效益在2000元左右,成本不足400元;而粮食年年涨价;唯独棉花不涨。
4、劳动力大量外流。外流的劳力95%以上都是青壮劳力在外地创业,留守家园的绝大部分是妇女和老年人。种棉花费时费工,他们无法担当,迫使他们逐步放弃了种棉花的习惯,种一些效益好、时间短、费工少、收益快的农作物。比如玉米、水稻、小麦、豆类等,并有少数田块抛荒闲置。
5、即使国家今年对内地实行直补,植棉面积下降的趋势也难以改变。因为广大棉农几乎都认为籽棉价格在5元/斤以上,才能和种其它的农作物基本持平,才有可比性,而2013年市场上的籽棉最高价格只有4.3元/斤,远达不到棉农理想的预期价格。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