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及长丝织造企业积极应对产能压力
发表时间:2014-03-27     发表评论

  近段时间,化纤及长丝织造领域产能压力较大,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库存消化周期拉长。面对困难,化纤及长丝织造企业积极应对,主动采取措施化解产能阶段性过剩、结构性失衡问题。

  数据显示,2013年PTA有效总产能为3300万吨,进口PTA200万吨,而2013年国内PTA实际需求量为2700万吨。2014年计划新增PTA1395万吨(含翔鹭440万吨),理论产能将达到4700万吨,但考虑到市场情况,一些项目可能会延期开工,预计2014年有效产能可达到4000万吨。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现阶段的化纤及长丝织造产能是阶段性过剩、结构性失衡。如果把单线能力小于60万吨/年,加工费用大于900元/吨的产能定义为落后产能,那么需要淘汰的产能为660万吨。

  而从产业链上分析,目前PTA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从聚酯产品看,POY和FDY处于亏损边缘,DTY和涤纶短纤略有赢利。

  探究原因,一是多家企业对2009年到2011年行业景气的预判过于乐观,投资带有盲目性,造成近年来新增产能呈现惯性增长,短期内难以被市场消化。二是下游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服装产量只增长1.27%,其中针织服装下降1.08%,其他家纺类、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量增长瓶颈。

  专家指出,走出困境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一是加大终端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市场拓展的广度,同时有赖于终端市场的复苏;二是将落后的过剩产能淘汰掉。

  面对目前的行业形势,不少企业表现出了积极应对的态度,主要措施有加大外销力度与加大更新改造和产品开发力度。如恒力集团2013年外销增长速度达到20%,并表示2014年还要进一步利用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优势加大外销力度。长丝织造企业好麦尔管理层春节期间就带领公司的销售团队到国外走访客户,拓展市场。长兴盛邦化纤的企业代表表示,不管产能如何,发展阶段要求企业改变发展思路,进行技改和产业链整合,而且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可复制的成果,目前正在行业内联合相关企业合作推广。浙江华欣高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表示,将发挥切片纺差别化色丝的优势,在2014年继续减少大众化白丝和黑丝的比例,提升其他色丝的比例和产品开发力度。巨诚集团在2013年加大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花高价进口了2000多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喷水织机,并先后与日本东丽公司等国际大公司合作,通过建设精品车间的方法,不断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