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关键十年 政府应该做什么?
发表时间:2014-06-05     发表评论

     ——“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之四)  
  
  无论是疾风骤雨般的打击腐败,还是以“新型城镇化”取代“四万亿投资”撬动中国经济,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属于中国的改革年代。面对困境中的改革号角,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秉承的审慎态度,我在延续“以数据说话”、“为百姓代言”的一贯风格的同时,提出了“新政”能否改变中国的全新研究课题,并于2014年4月推出同名力作《“新政”能否改变中国》。在新书中,我结合过去十年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观察,对中国当下的城镇化、反腐、雾霾、金融改革、医疗教育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以及以百姓利益为本提出的改良方案。为飨读者,我将分四期连载《“新政”能否改变中国》一书的序言,此为连载之四。


  从2012年十八大之后新一届政府上台,中国开始了新的政治经济周期,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布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改革,以及随后陆续出台的政策规定,我们可以看到从理念到政策层面出现的积极变化,我将这两年内出现的变化统称为“新政”。

  1、“新政”开始改变中国

  从本书主要内容,比如新城镇化、反腐败、上海自贸区等,都可以看到“新政”的影子。那么,“新政”能否改变中国?对此,我持乐观态度。以经济改革为例。《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体现这些理念的政策之一就是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由它取代2008年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力方向。在官方的解读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我对新一任政府履新以来的施政纲领以及具体的改革措施,到目前来看持谨慎乐观态度。“五位一体”的改革布局,和我一直强调的“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这些核心理念不谋而合。而且,2014年2月初,国务院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从清单的内容来看,我觉得实质性的东西还是太少,进展的还是太慢。

  我非常赞同李克强总理在刚结束的201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的,简政放权的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废除那些不必要的,却又涉及政府部门巨额利益的审批事宜,并尽快公布行政审批清单,将简政放权进行到底。因此,“新政”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说到底还是取决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2、改革关键十年,政府应该干什么?

  政府除了尽快与市场“换手”之外,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必须改变这些年来在市场监管上的不作为,保护知识产权、反垄断以及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质量。具体包括:

  (1)不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一句口号。首先,政府不能越过市场的边界,而应在食品安全、教育公平、城乡二元、收入分配、医疗、养老、就业辅导、环境治理、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提供基本的保障和公平的服务。其次,从政策层面,打破国企垄断,逐步放开行业准入门槛,让“黑名单”制度取代“白名单”制度;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的地位,在完全开放的市场里让二者公平、充分地竞争,杜绝一边产能过剩、一边无米下炊的现象。

  (2)我们的政府还要继续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权,同时加强对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的监督,彻底杜绝权力寻租、腐败的空间;改变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以GDP为纲的错误标准,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取而代之。

  (3)不要把新型城镇化搞成又一轮建设“大跃进”,它的核心是让已进城农民工拥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在改造现有农村的时候因地制宜,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同时在养老、医疗等领域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说得直白一些,如果能让已经进城的民工拥有真正的市民身份,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就等于完成了60%以上。

  (4)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众多危机,比如企业债券、理财产品违约,地方政府违约,“影子银行”等,大力防范通货膨胀问题;以上海自贸区为试点,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同时还要对“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以及规模小但提供市场化服务的城商行给予和现有金融体系同样的地位,让各种主体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让老百姓获得更多、更实惠的金融服务。

  (5)重振我们的制造业。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而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保障。但必须注意的是,政府只是营造良好公平的营商环境即可,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市场决定谁应该得到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

  本文作者:郎咸平 (著名经济学家、教授)

稿件来源:新浪博客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