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储直面改革阵痛
发表时间:2014-07-14    作者:王姣 发表评论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开始粉墨登场。在这个由“市场”主导的新格局中,自由、平等、法治和契约是核心关键词,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巨大的历史契机,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自2011年来,中国棉花收储政策已经持续了整整两个年度,如业内人士所言,“政策市”是把“双刃剑”,保障了棉农、贸易和加工企业利益,提高了棉农的积极性,稳定了国内棉花价格,但本应该由市场主导的价格机制被政策中断,打破了原有的贸易生态环境。

  2014年,以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推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为标志,是我国棉花产业体制改革、产业调整、发展转型的关键之年。所谓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在市场形成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通过差价补贴保护生产者利益的一项农业支持政策。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国家不对生产者发放补贴,而对终端消费者采取补贴形式。

  直补政策的出台,将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棉花价格的市场化,使得棉价同国际接轨,既保证了棉农收益,减少了财政负担,又有利于培育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对近几年来习惯了、统购统销、行政保护,缺乏市场意识、市场经验,市场组织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棉花产业来说,从“政策市”过渡到“市场市”却会是一个非常艰难痛苦的过程。在记者的采访中,固然有一部分棉纺企业乐于迎接市场挑战,一部分却显得“心里没底”、“忐忑不安”。

  在业内人士看来,棉花收储改直补,不仅影响到棉农的植棉预期,而且关闭了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结束了连续3年棉花加工企业不愁销路的美好时光,种植户和加工、贸易企业稳定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目前,在国内棉花需求不振、库存过大、成本高企以及美棉持续弱势的背景下,棉花加工企业面临着大浪淘沙的困境。

  据行业公开数据,1995-2013年度新疆棉农棉企年均棉花收益仅为200-600元/吨,更多利润都为国家级、外地、外国企业赚取,部分年度还出现过全行业亏损。

  “棉花之殇,痛在产业”,棉花企业的困境表明传统的棉花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倒逼我们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而唯有直面市场的风雨,在激烈的竞争中摸爬滚打,我国的棉纺企业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在产业全球化即市场配置资源国际化的今天,棉花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要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面对新格局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棉农,还是采购加工商和贸易商,都须理性对待,积极寻找应对措施规避风险。棉花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战略调整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对棉农而言,继续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对棉纺企业而言,虽然将不再有国储这一销售渠道,但棉花价格的波动也使得过去几年完全停止的现货市场重新活跃起来,流通企业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抓住历史改革带来的巨大机会。

稿件来源:中国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