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工厂爆炸背后:投资的都是亲人
发表时间:2014-08-25 发表评论
一家在当前已经丧失了合法生存能力,只能通过违法行为延长生命、攫取利润的企业,还未等到消亡,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去葬送一批无辜的人,刺激中国的痛点。
本刊记者 李淳风 发自江苏昆山
2014年8月2日,上午7点37分的一声巨响,炸毁了江苏昆山中荣金属有限公司两层楼的抛光车间,一批无辜的生命由此被葬送。
截至8月8日,爆炸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伤者多为全身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烧伤,生命危殆。
伤亡人数是一组僵硬的数字,背后是鲜活的生命和充满希望的家庭的毁灭。一家在当前已经丧失了合法生存能力,只能通过违法行为延长生命、攫取利润的企业,还未等到消亡,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去葬送一批无辜的人,刺激中国的痛点。
《南风窗》记者的记录只是尝试揭示悲剧,以及悲剧的“发生逻辑”。至于反思,还是留给尚未发生这类悲剧的企业和地方吧。
无 奈
中荣公司上班的时间很早,7点钟就要开工,6点半左右工人就会陆续到齐。
它的产品—抛光好的铝合金轮毂,卖到美国去,一个就值好几千元。而它的买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
按惯例,每天开工前,抛光车间的班长们会对自己管理的工人做一番动员,强调两点:一是要分秒必争多出产品,二是要精工细活保证质量。
甘肃人朱静就是这样一位班长,她在中荣已经工作了9年时间,除去起初一两年做文员的经历,其他时间她都在车间。
她是1989年的中专毕业生,后来又通过努力读完了大专,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人,她从事的一直是管理工作。她不用在流水线上亲自动手,但时时要注意人力的调动、搭配,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工人们进车间之前,先要穿上一件蓝色的大褂,戴上一个白色的口罩。最简陋的那种劳保口罩,一块白布而已。
抛光轮毂,是在一个不断转动的轮子上面套上一层砂纸,然后在轮毂上反复打磨,直到轮毂变得光可鉴人。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多金属粉尘,慢慢地在工作台上积聚。
专家称,八九成的粉尘,直径仅为1微米,比常说的pm2.5还要小,肉眼看不到。因此,工人们戴着的那个口罩,基本上也起不到防护作用。口罩,常常也是两三天才能更换一次。
工人们不知道这些自己亲手制造的粉尘会“要命”。最直观的感受只是很脏,工作半天,全身上下就都被厚厚的粉尘覆盖,如果不是眼睛还亮着,整个人就像一个“兵马俑”。下班后用水冲洗,皮肤上沾着的粉尘随着水流下来,泛着淡淡的蓝色。就工作环境而言,中荣一直都是被人嫌弃的,理由也主要是“太脏”,还包括“总是要洗澡太麻烦”。
此前也有工人咳血甚至吐血,或者患上尘肺病,然后离开了公司。不过这种危害,没有被工人们广泛了解。即便是学历较高的朱静,也不知道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
两个月前,朱静肺部不适,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有一点小小的阴影,但这阴影是什么,她不太清楚,也没有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任美转在中荣只工作了40天,但她已经准备不干了。她偶尔会和丈夫王国顺说起车间里粉尘很大,工作环境不太好。抛光轮毂要用手死死摁着,时间长了,手就会发麻,40天,她的手已经开始变形。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跟丈夫说,公司10日发工资,想拿到工资就辞职。此时离发工资还有8天时间。
太脏,但收入相当诱人。一个月,大部分工人都能拿到四五千元工资。而外部传言则比这个数字要高得多,出租车司机老马说,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也在里面工作过,一个月能拿七八千元。这种夸张的传言,使得外界仍有许多人想要进入这家企业。
早上7点开工,一般晚上七八点下班,算下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这个工作时间在昆山也并不算反常,王国顺说,别的厂也差不多,但收入低一点。
他和任美转结婚3年,有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多赚一点钱,给孩子一个更舒适的未来。
老马的朋友是本地人,干了一个月,这时刚刚辞职几天。老马说,都是命。
哦,成本
8月2日上午7点钟,漫不经心地听完班长们的动员,抛光车间261名工人开始进入各自的岗位。机器开动,“嗡嗡”地响。
在网络上搜索对中荣的评价,得到的大多是负面信息,“脏、累”是主要的表述,但基本没有提到安全。
班长每天动员的时候不会讲到安全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懂,朱静就从不知道粉尘会发生爆炸,更不知道是如此剧烈的爆炸。
在朱静的丈夫白小龙看来,公司高层则肯定很清楚。一方面,按常理推断,他们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从行动上看,他们很少进入抛光车间,偶尔进去催进度,也是待上三五分钟就会迅速离去。
这天早上6点40分,公司法人、董事长吴基滔,正在办公区的会议室敲着桌子强调生产安全问题。该公司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回忆,吴基滔要求必须马上更换除尘设备,并且找一个本科毕业的有经验的安全员来负责安全监督。
不过,负责工厂日常运作的总经理林伯昌提出了异议,他说,现在更换设备会影响产能,而手头这批订单,要到8月10日才能干完,必须缓一缓。
吴基滔提出更换设备,是因为两个月前设备曾经出过事故,部分收集起来的粉尘着火,差点酿成大祸,当地相关部门随即向该公司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不过工人们证实,并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停产。
白小龙曾经承包过中荣的保安工作,对里面存在的环保漏洞比较清楚。他说,除尘设备跟污水处理是一个道理,如果你认真做,那么就要引进高质量的设备,这将要花一大笔的钱,买这样一套设备,可能就需要花掉企业几年的利润。
作为应产业梯度转移而生的一员,中荣也是“逐水草而居”的工业牧民的一员,“水草”,就是成本洼地。30多年过后,劳动力和资源的低价优势渐渐丧失,洼地慢慢水浅的时候,有些企业离开了,继续它们的游牧生活。而有些企业则会蹲下去,假装水仍然很深,并在水底悄然挖掘自己的一块独立的“洼地”。像中荣这样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供应链慢慢稳定下来,它们的游牧成本就会比生产纽扣、鞋子一类的简单加工型企业要大得多,就更有继续蹲下来的冲动。
这就需要进行“成本挖潜”。
无可回避的首先是人力成本上涨,白小龙说,9年前朱静进入中荣的时候,普通工人工资是2000多元,而现在在5000元左右。不过,收入变高了,同时同等产量条件下的用人数量却大幅减少,也就是说,更高收入其实以更高强度的劳动作为代价。“正常来讲,一条生产线安排11个人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但极端情况下,一条线只有五六个人。”
粉尘处理,对设备要求很高,白小龙说,一些企业用比较好的除尘设备,采用的是物理吸附原理,同时还能消除静电防止爆炸,但这样的设备太贵。“他们一直用的设备,其实跟抽油烟机或者排气扇差不多,通过电力产生风力,把粉尘吸进一个帆布袋里,然后定期清理帆布袋。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电线复杂,也可能短路、燃烧。”
就像一个简单的、巨大的泵,只不过这个泵早已老迈无力。设备全开,一个上午,工作台上的积尘量就能达到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工人说,即便是这样的设备,也很少更新,出了故障换几个零件,很少见到换新设备。
检 查?
朱静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放假,这时白小龙就知道,有人来工厂检查了。
中荣污染严重,这不需要专业知识就可以做出判断。比如电镀车间,弥漫着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员工左先生说,凭常识就知道这肯定不合格。环保部门也曾要求中荣整改,不过他们没当回事。再比如粉尘污染,中荣旁边一家纽扣厂的员工说,平时他们的衣服都不敢晒到户外去,因为中荣粉尘大,越晒越脏。
一部分人放假,是中荣应对检查的惯伎。这是为了减少当天的工作量,从而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检查人员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公司会组织员工突击清理,把车间各个角落的粉尘一扫而光,还要喷上一层水雾保湿,使得无法彻底清理的粉尘也不至于扬到空气中去。
平时7点准时开工,如果有检查人员来,一部分人放假,不放假的也要等,等到检查人员快进门的时候才开工。这样,看上去干得热火朝天,但工作环境也相当整洁,空气质量良好。
不过,检查人员也是专业人士,不那么好糊弄。一名吴姓管理人员说,其实做足门面功夫不过是为了不让检查人员太为难,这是公关工作的一个必要的配套。
公关并不难,因为企业老板在这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方有很高的地位—招商引资是昆山经济起步的法宝,也是腾飞的动力。
早年间,昆山流传着发展经济的一些共识:“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投资至上,老板最亲,所以,“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
这就使得那些明显存在的漏洞会被“看不到”。这一次,国务院调查组的结论显示,中荣的“厂房没有按照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车间,生产工艺路线过于密集……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照防爆要求配置……没有防静电的劳保用品……”
同业工厂里,抛光车间里一般会安装粉尘密度监测仪,一旦密度超标,仪器就会报警,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车间里还要配备安全员,专门负责跟踪相关安全指标,吴基滔在当天开会的时候就提到过要设立这个职位。然而,这么多年来,这些配置在中荣一直缺位。
由于工作过于枯燥,一些男工人还有抽烟的习惯,偶尔会躲到离车间只有五六米远的卫生间抽上一支。工厂不允许工人携带火种进入车间,但检查措施根本拦不住这种行为。抽烟在车间属于很严重的行为,曾有工人因为抽烟被记大过甚至开除。不过,工人们依旧不明白,抽烟与危险甚至死亡之间有何关系。即便工作将近10年的老工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车间可能发生爆炸。
工人们记得,以前两三天会清理一次吸尘器,后来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清理时间集中到一个月一天的假期里。如果工期很赶,当月的假期被取消,那清理工作也会随之取消,往后推到下一个月的假期。
据悉,一年多以前,一名公司中层曾多次跟负责人提起,抛光车间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但未获采纳,随后该中层离职。
其实,两个月前发生的火灾,烧毁了公司内的彩钢板房,已经是死神向这家企业发出的一次严重警告,然而,这一警告仍然未获重视。
爆 炸
庞玉琴是刘付文的妻子,刘付文是中荣的抛光工人。
8月2日这天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庞玉琴一早坐车回陕西老家,她头一天曾让刘付文请假送自己去车站,但刘付文说,自己是新员工,请假不太好。
事实上,即便刘付文提出请假,也很难得到厂方同意。白小龙说,以前朱静生病,或者家里有事,都请不到假。在这家工厂,“不想加班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整条线都在加班,个人是这条线很小的一部分,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想离职,往往也不批,没办法,硬着头皮干下去。
8月2日上午7点37分,爆炸发生了。
一声巨响,刘付文已经记不清楚是“砰”的一声,还是“轰”的一声。他猛地一抬头,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迅速膨胀,扑向自己,然后断电,眼前陷入一片黑暗,整个人都“蒙了”。
耳朵里全是巨响之后留下的嗡嗡声,过了一会,刘付文才听到工友们的惨呼,并看到他们身上在着火。头上、衣服、裤子,都烧了起来。当场就有44名工友被烧死、烧焦。
刘付文自己身上也在烧,但一开始完全没有感觉到痛楚。
庞玉琴正在昆山新客站候车。由于刘付文没有请假为自己送行,她还有一些不开心。刘付文缓过劲来之后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说工厂炸了,自己受伤,被拉到了医院。
这时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堆满了被烧得浑身乌黑的伤者,躺在床上、地上,稍微清醒的则还能坐起来。庞玉琴疯了一样地找,一个个仔细辨认,直到下午2点才找到刘付文,背部、头部、双手严重烧伤,不时昏迷。
任美转96%以上皮肤烧伤,王国顺一筹莫展。8月5日上午他告诉《南风窗》记者,妻子的喉咙被切开插管,已经不能说话,现在躺在无菌病房。自己无法清晰地了解妻子的状况,医生说,“昨天意识还是清醒的”,但也告诉王国顺,“要有心理准备”。
白小龙的妻子朱静是95%左右的烧伤,医生说还有几道关口要闯,几天时间过去,但危险期还不知何时结束。因为疼痛剧烈,一直在使用镇静剂,所以妻子意识也不清楚。
75死,185伤,死亡和受伤人数是确切的,但因为烧得面目全非,谁死谁伤一时之间依然混乱。家属们被安置在昆山市国际会展中心,等待DNA比对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公布新的一批,写在一块白板上。死亡的,标记为“遇难”,受伤的,标记为“伤”,每一批结果出来,就有一些人哭得瘫软过去,死者断魂,生者断肠。
无论如何怀抱希望地等待,等到的都必然是坏消息。
与工人们的伤亡惨重形成对比的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安然无恙,他们一直待在车间之外200米的办公区。白小龙说,只有生产部经理许涛,因为负责生产事务,没办法,他的办公室就安排在车间隔壁,因此他也在爆炸中受了重伤,随后在上海一家医院离世。
不断通过各种违法的“成本挖潜”措施刨深成本洼地,时日一长,企业必然要付出代价。
但,支付代价的,不应该是这些无辜的工人。
本刊记者 李淳风 发自江苏昆山
2014年8月2日,上午7点37分的一声巨响,炸毁了江苏昆山中荣金属有限公司两层楼的抛光车间,一批无辜的生命由此被葬送。
截至8月8日,爆炸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伤者多为全身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烧伤,生命危殆。
伤亡人数是一组僵硬的数字,背后是鲜活的生命和充满希望的家庭的毁灭。一家在当前已经丧失了合法生存能力,只能通过违法行为延长生命、攫取利润的企业,还未等到消亡,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去葬送一批无辜的人,刺激中国的痛点。
《南风窗》记者的记录只是尝试揭示悲剧,以及悲剧的“发生逻辑”。至于反思,还是留给尚未发生这类悲剧的企业和地方吧。
无 奈
中荣公司上班的时间很早,7点钟就要开工,6点半左右工人就会陆续到齐。
它的产品—抛光好的铝合金轮毂,卖到美国去,一个就值好几千元。而它的买家中,不乏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
按惯例,每天开工前,抛光车间的班长们会对自己管理的工人做一番动员,强调两点:一是要分秒必争多出产品,二是要精工细活保证质量。
甘肃人朱静就是这样一位班长,她在中荣已经工作了9年时间,除去起初一两年做文员的经历,其他时间她都在车间。
她是1989年的中专毕业生,后来又通过努力读完了大专,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人,她从事的一直是管理工作。她不用在流水线上亲自动手,但时时要注意人力的调动、搭配,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工人们进车间之前,先要穿上一件蓝色的大褂,戴上一个白色的口罩。最简陋的那种劳保口罩,一块白布而已。
抛光轮毂,是在一个不断转动的轮子上面套上一层砂纸,然后在轮毂上反复打磨,直到轮毂变得光可鉴人。这个过程会产生很多金属粉尘,慢慢地在工作台上积聚。
专家称,八九成的粉尘,直径仅为1微米,比常说的pm2.5还要小,肉眼看不到。因此,工人们戴着的那个口罩,基本上也起不到防护作用。口罩,常常也是两三天才能更换一次。
工人们不知道这些自己亲手制造的粉尘会“要命”。最直观的感受只是很脏,工作半天,全身上下就都被厚厚的粉尘覆盖,如果不是眼睛还亮着,整个人就像一个“兵马俑”。下班后用水冲洗,皮肤上沾着的粉尘随着水流下来,泛着淡淡的蓝色。就工作环境而言,中荣一直都是被人嫌弃的,理由也主要是“太脏”,还包括“总是要洗澡太麻烦”。
此前也有工人咳血甚至吐血,或者患上尘肺病,然后离开了公司。不过这种危害,没有被工人们广泛了解。即便是学历较高的朱静,也不知道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
两个月前,朱静肺部不适,去医院看过,医生说有一点小小的阴影,但这阴影是什么,她不太清楚,也没有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任美转在中荣只工作了40天,但她已经准备不干了。她偶尔会和丈夫王国顺说起车间里粉尘很大,工作环境不太好。抛光轮毂要用手死死摁着,时间长了,手就会发麻,40天,她的手已经开始变形。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跟丈夫说,公司10日发工资,想拿到工资就辞职。此时离发工资还有8天时间。
太脏,但收入相当诱人。一个月,大部分工人都能拿到四五千元工资。而外部传言则比这个数字要高得多,出租车司机老马说,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也在里面工作过,一个月能拿七八千元。这种夸张的传言,使得外界仍有许多人想要进入这家企业。
早上7点开工,一般晚上七八点下班,算下来,一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这个工作时间在昆山也并不算反常,王国顺说,别的厂也差不多,但收入低一点。
他和任美转结婚3年,有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多赚一点钱,给孩子一个更舒适的未来。
老马的朋友是本地人,干了一个月,这时刚刚辞职几天。老马说,都是命。
哦,成本
8月2日上午7点钟,漫不经心地听完班长们的动员,抛光车间261名工人开始进入各自的岗位。机器开动,“嗡嗡”地响。
在网络上搜索对中荣的评价,得到的大多是负面信息,“脏、累”是主要的表述,但基本没有提到安全。
班长每天动员的时候不会讲到安全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懂,朱静就从不知道粉尘会发生爆炸,更不知道是如此剧烈的爆炸。
在朱静的丈夫白小龙看来,公司高层则肯定很清楚。一方面,按常理推断,他们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从行动上看,他们很少进入抛光车间,偶尔进去催进度,也是待上三五分钟就会迅速离去。
这天早上6点40分,公司法人、董事长吴基滔,正在办公区的会议室敲着桌子强调生产安全问题。该公司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回忆,吴基滔要求必须马上更换除尘设备,并且找一个本科毕业的有经验的安全员来负责安全监督。
不过,负责工厂日常运作的总经理林伯昌提出了异议,他说,现在更换设备会影响产能,而手头这批订单,要到8月10日才能干完,必须缓一缓。
吴基滔提出更换设备,是因为两个月前设备曾经出过事故,部分收集起来的粉尘着火,差点酿成大祸,当地相关部门随即向该公司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不过工人们证实,并没有什么改变,也没有停产。
白小龙曾经承包过中荣的保安工作,对里面存在的环保漏洞比较清楚。他说,除尘设备跟污水处理是一个道理,如果你认真做,那么就要引进高质量的设备,这将要花一大笔的钱,买这样一套设备,可能就需要花掉企业几年的利润。
作为应产业梯度转移而生的一员,中荣也是“逐水草而居”的工业牧民的一员,“水草”,就是成本洼地。30多年过后,劳动力和资源的低价优势渐渐丧失,洼地慢慢水浅的时候,有些企业离开了,继续它们的游牧生活。而有些企业则会蹲下去,假装水仍然很深,并在水底悄然挖掘自己的一块独立的“洼地”。像中荣这样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供应链慢慢稳定下来,它们的游牧成本就会比生产纽扣、鞋子一类的简单加工型企业要大得多,就更有继续蹲下来的冲动。
这就需要进行“成本挖潜”。
无可回避的首先是人力成本上涨,白小龙说,9年前朱静进入中荣的时候,普通工人工资是2000多元,而现在在5000元左右。不过,收入变高了,同时同等产量条件下的用人数量却大幅减少,也就是说,更高收入其实以更高强度的劳动作为代价。“正常来讲,一条生产线安排11个人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但极端情况下,一条线只有五六个人。”
粉尘处理,对设备要求很高,白小龙说,一些企业用比较好的除尘设备,采用的是物理吸附原理,同时还能消除静电防止爆炸,但这样的设备太贵。“他们一直用的设备,其实跟抽油烟机或者排气扇差不多,通过电力产生风力,把粉尘吸进一个帆布袋里,然后定期清理帆布袋。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电线复杂,也可能短路、燃烧。”
就像一个简单的、巨大的泵,只不过这个泵早已老迈无力。设备全开,一个上午,工作台上的积尘量就能达到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工人说,即便是这样的设备,也很少更新,出了故障换几个零件,很少见到换新设备。
检 查?
朱静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放假,这时白小龙就知道,有人来工厂检查了。
中荣污染严重,这不需要专业知识就可以做出判断。比如电镀车间,弥漫着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员工左先生说,凭常识就知道这肯定不合格。环保部门也曾要求中荣整改,不过他们没当回事。再比如粉尘污染,中荣旁边一家纽扣厂的员工说,平时他们的衣服都不敢晒到户外去,因为中荣粉尘大,越晒越脏。
一部分人放假,是中荣应对检查的惯伎。这是为了减少当天的工作量,从而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检查人员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公司会组织员工突击清理,把车间各个角落的粉尘一扫而光,还要喷上一层水雾保湿,使得无法彻底清理的粉尘也不至于扬到空气中去。
平时7点准时开工,如果有检查人员来,一部分人放假,不放假的也要等,等到检查人员快进门的时候才开工。这样,看上去干得热火朝天,但工作环境也相当整洁,空气质量良好。
不过,检查人员也是专业人士,不那么好糊弄。一名吴姓管理人员说,其实做足门面功夫不过是为了不让检查人员太为难,这是公关工作的一个必要的配套。
公关并不难,因为企业老板在这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方有很高的地位—招商引资是昆山经济起步的法宝,也是腾飞的动力。
早年间,昆山流传着发展经济的一些共识:“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投资至上,老板最亲,所以,“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
这就使得那些明显存在的漏洞会被“看不到”。这一次,国务院调查组的结论显示,中荣的“厂房没有按照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车间,生产工艺路线过于密集……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照防爆要求配置……没有防静电的劳保用品……”
同业工厂里,抛光车间里一般会安装粉尘密度监测仪,一旦密度超标,仪器就会报警,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车间里还要配备安全员,专门负责跟踪相关安全指标,吴基滔在当天开会的时候就提到过要设立这个职位。然而,这么多年来,这些配置在中荣一直缺位。
由于工作过于枯燥,一些男工人还有抽烟的习惯,偶尔会躲到离车间只有五六米远的卫生间抽上一支。工厂不允许工人携带火种进入车间,但检查措施根本拦不住这种行为。抽烟在车间属于很严重的行为,曾有工人因为抽烟被记大过甚至开除。不过,工人们依旧不明白,抽烟与危险甚至死亡之间有何关系。即便工作将近10年的老工人,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车间可能发生爆炸。
工人们记得,以前两三天会清理一次吸尘器,后来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清理时间集中到一个月一天的假期里。如果工期很赶,当月的假期被取消,那清理工作也会随之取消,往后推到下一个月的假期。
据悉,一年多以前,一名公司中层曾多次跟负责人提起,抛光车间的安全措施不到位,但未获采纳,随后该中层离职。
其实,两个月前发生的火灾,烧毁了公司内的彩钢板房,已经是死神向这家企业发出的一次严重警告,然而,这一警告仍然未获重视。
爆 炸
庞玉琴是刘付文的妻子,刘付文是中荣的抛光工人。
8月2日这天是七夕,中国的“情人节”,庞玉琴一早坐车回陕西老家,她头一天曾让刘付文请假送自己去车站,但刘付文说,自己是新员工,请假不太好。
事实上,即便刘付文提出请假,也很难得到厂方同意。白小龙说,以前朱静生病,或者家里有事,都请不到假。在这家工厂,“不想加班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整条线都在加班,个人是这条线很小的一部分,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想离职,往往也不批,没办法,硬着头皮干下去。
8月2日上午7点37分,爆炸发生了。
一声巨响,刘付文已经记不清楚是“砰”的一声,还是“轰”的一声。他猛地一抬头,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迅速膨胀,扑向自己,然后断电,眼前陷入一片黑暗,整个人都“蒙了”。
耳朵里全是巨响之后留下的嗡嗡声,过了一会,刘付文才听到工友们的惨呼,并看到他们身上在着火。头上、衣服、裤子,都烧了起来。当场就有44名工友被烧死、烧焦。
刘付文自己身上也在烧,但一开始完全没有感觉到痛楚。
庞玉琴正在昆山新客站候车。由于刘付文没有请假为自己送行,她还有一些不开心。刘付文缓过劲来之后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说工厂炸了,自己受伤,被拉到了医院。
这时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堆满了被烧得浑身乌黑的伤者,躺在床上、地上,稍微清醒的则还能坐起来。庞玉琴疯了一样地找,一个个仔细辨认,直到下午2点才找到刘付文,背部、头部、双手严重烧伤,不时昏迷。
任美转96%以上皮肤烧伤,王国顺一筹莫展。8月5日上午他告诉《南风窗》记者,妻子的喉咙被切开插管,已经不能说话,现在躺在无菌病房。自己无法清晰地了解妻子的状况,医生说,“昨天意识还是清醒的”,但也告诉王国顺,“要有心理准备”。
白小龙的妻子朱静是95%左右的烧伤,医生说还有几道关口要闯,几天时间过去,但危险期还不知何时结束。因为疼痛剧烈,一直在使用镇静剂,所以妻子意识也不清楚。
75死,185伤,死亡和受伤人数是确切的,但因为烧得面目全非,谁死谁伤一时之间依然混乱。家属们被安置在昆山市国际会展中心,等待DNA比对结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公布新的一批,写在一块白板上。死亡的,标记为“遇难”,受伤的,标记为“伤”,每一批结果出来,就有一些人哭得瘫软过去,死者断魂,生者断肠。
无论如何怀抱希望地等待,等到的都必然是坏消息。
与工人们的伤亡惨重形成对比的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安然无恙,他们一直待在车间之外200米的办公区。白小龙说,只有生产部经理许涛,因为负责生产事务,没办法,他的办公室就安排在车间隔壁,因此他也在爆炸中受了重伤,随后在上海一家医院离世。
不断通过各种违法的“成本挖潜”措施刨深成本洼地,时日一长,企业必然要付出代价。
但,支付代价的,不应该是这些无辜的工人。
稿件来源:南风窗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